曹植的自我升华

0人浏览日期:2022-01-16 06:16:03
  三国历史一直都是大家晶晶乐道的话题,今天三国历史频道就给大家来说说三国,如果有什么问题欢迎大家讨论

曹植的自我升华

  作为与曹操、曹丕齐名的的曹植(192-232年),一生跌宕起伏,颇具传奇色彩。在政治上,他远远比不上其父、兄深谋远虑,慧眼识人;在文学上,他却极具才情,对“建安风骨”的创立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被誉为“骨气奇高,词采华茂”。而具讽刺意义的是,曹植原本可以成为一位号令天下,叱咤风云的人物,但命运的捉弄使得他成为了一位郁郁寡欢的囚禁王子,过着“碧海青天夜夜心”的日子。那么,曹植是怎样由一位失意王子变成一位出色的文学家呢?这与他的升华防御机制有着极大的关系。

  自我升华的防御机制

  防御机制最早由弗洛伊德提出,泛指个人在面对精神困扰与痛苦时,用以避开干扰,保持心理平衡的机制,主要在无意识状态下进行。防御机制有成熟与不成熟之分,其中不成熟的防御包括压抑、压制、否认、投射、转移、文饰、自居、补偿作用等,而成熟的防御机制则包括升华、幽默、克制、利他行为等。升华(sublimation),作为一种成熟的防御机制,力图将个人的本能冲动或潜意识作用(如攻击、发怒)以社会认可的形式表现出来。由此,升华可以减轻本我的压力,使原来具有破坏作用的本能冲动转化为对社会成就的追求。换言之,升华的意义在于化悲痛为力量,能使原来的动机冲突得到宣泄,使焦虑的情绪体验得到释放,最终保持心理的安定与平衡,达到个人成长的突破与发展。

  曹植的放纵人格

  据《三国志》记载,曹植自幼聪颖,才华横溢,10多岁时便能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并出口成章,下笔成文。每次面对曹操的考问,曹植都能对答如流,因而备受曹操的宠爱,一度认为他在诸子中“最可定大事”, “欲立之为嗣”。但曹植后来的表现却令曹操屡屡失望,最终在继承权的斗争中输给了曹丕。曹操死后,曹丕继位并不久称帝,曹植非但得到升迁,反而屡遭迁封,且在处处受到限制和打压,政治前途一直黯淡不得志。

  其实,曹植无标题文档的失宠与其自我放纵密不可分。早年的曹植,由于曹操的权势和宠信,过着贵公子生活,沉湎于优游宴乐的享乐,因而颇有些恃才傲物、盛气凌人。据《魏志·陈王传》记载,曹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三国志·王粲传》也注引《魏略》的记载,曹植初会邯郸淳,待客不拘于繁文缛节,一任本性自然放任,还染有傅粉浮华之习。凡此种种,都表现出曹植“任性而行”、放荡不羁的行径。

  曹植的自我放纵在他早期的诗词也表露无疑。如在《箜篌引》,中曹植言:“置酒高殿上,亲友从我游。中厨办丰膳,烹羊宰肥牛。”在《名都篇》中曹植写到:“宝剑直千金,被服丽且鲜。斗鸡东郊道,走长楸间。……我归宴平乐,美酒斗十千。……云散还城邑,清晨复来还”。在《闺情》中,曹植更是毫不掩饰地说:“取乐今日,遑恤其他?”。曹植不仅本人疏狂放纵,他的同党也多放达不拘,徐公持曾言:“植之党羽多气类相仿”,杨修、丁氏兄弟、邯郸淳等,莫不如此。

  曹植的自我放纵最终导致了“司马门事件”的发生。《魏志·陈思王植传》是这样记载的:“植尝乘车行驰道中,开司马门出。太祖大怒,公车令坐死。”《续汉书》则说:“人有白脩与临菑侯曹植饮醉共载,从司马门出,谤讪鄢陵侯彰。太阻闻之大怒,故遂收杀之。”醉酒的曹植擅自开启司马门,违背礼制,《曹操集》记载曹操当时“异目视此儿矣”,可见他对曹植的行为非常恼怒。《魏志·陈王传》记载,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曹操派曹植率兵攻打关羽,解曹仁之围,传他前往面授机宜。但在这军情如火的紧要关头,曹植却大醉如泥,不能受命,令曹操对他无可奈何,悔而罢之,从此失去了对他的宠信。

  曹植的升华表现

  曹操去世后,曹丕继位,大肆迫害曹植及其近臣,令他在生活上“号则六易,居实三迁。连遇瘠土;衣食不继”(《迁都赋序》),而“植每欲求别见独谈,论及时政,幸冀试用,终不能得”。凡此种种,都使曹植“怅然绝望”,逐渐将满腹的委屈牢骚释放于字里行间。

欢迎大家继续关注三国历史频道,阅读更多三国故事/历史/人物事件!

猴子和熊种桃树山寨神话烟头上的男孩幻影蜘蛛报复10号宿舍楼的白衣少女刘秀才中状元诗词故事:一字诗晚安,星星小兔的新雨鞋小朋友乱吃东西的故事七笑惊魂保护幼小会变得强大:胆小狮特鲁鲁黄龙洞慧开凿巨像市政大厦的号手和乌鸦王三国里的小人物的真实历史日暮途穷的成语故事毛主席题“好好学习”亡羊补牢的成语故事白鹅的功勋出淤泥而不染的故事尘世间最朴实的爱情前车可鉴红房子和绿房子东坡抄书死说说游戏横行的螃蟹论两晋南北朝人评三国之曹操附庸风雅乾隆与雪油糕的故事古代异闻之猪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