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两晋南北朝对关于三国诸役的评论

0人浏览日期:2022-01-30 09:18:51
  三国历史一直都是大家晶晶乐道的话题,今天三国历史频道就给大家来说说三国,如果有什么问题欢迎大家讨论

    两晋南北朝人对三国时期的战争、历史人物和事件格外关注,他们或检讨三国时期战争的得失,或剖析三国人物之行事,目的非常明确——“此皆前代之殷鉴也”。其评论虽未必公允,但从时间上看,这一时期距三国最近,战争的陈迹和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影响当残留更多。因而

  勇将不怯死以苟免,壮士不毁节以求生 ----罗贯中

两晋南北朝时人们的种种评论,对于今天我们研究三国历史和三国文化,应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论两晋南北朝对关于三国诸役的评论

      

  五、关于三国役的评论

  灭蜀之役是两晋南北朝人常有的话题。

  有些人认为蜀汉被灭亡一役中,率蜀军至涪抵御邓艾的葛瞻未能利用绵竹(今四川德阳市黄许镇)一带有利地形阻击魏军,终于招致战败,应负重要责任。《晋书·慕容超载记》记载东晋义熙年间刘裕伐慕容超一战之前,慕容超“聚群臣议距敌之策”。其臣下公孙五楼、慕容镇、贺赖卢等均劝慕容超利用大岘一带狭隘、复杂的地形,将刘裕阻挡在大岘之前,用持久战拖垮远来征战的晋军。慕容超认为自己麾下的骑兵有绝对的优势,“纵令过岘,至于平地,徐以精骑践之,此成擒也。”众人苦谏不从,退而感慨不已。慕容镇叹道:“昔成安君不守井陉之关,终屈于韩信;诸葛瞻不据束之崄,卒擒于邓艾。”

  按《三国志·诸葛亮附诸葛瞻传》记载,是役的具体情况如下

  (景耀)六年冬,魏征西将军邓艾伐蜀,自阴平由景谷道旁入。瞻督诸军至涪停住,前锋破,退还,住绵竹。艾遣书诱瞻……瞻怒,斩艾使。遂战,大败,临阵死。时年三十七。众皆离散。艾长驱至成都。

  文中所谓“诸葛瞻不据束马之崄”,即指诸葛瞻未能利用左担道(在今四川江油至平武间)至涪(四川绵阳)这一段的山路崎岖、地形复杂,阻断魏军向成都平原的推进之路。其实当时也有人提出了这样的建议,希望诸葛瞻在魏军进入成都平原之前进行阻击。据《三国志·黄权传》载:

  (黄)权留蜀子崇,为尚书郎,随卫将军诸葛瞻拒邓艾。到涪县,瞻盘桓未近,崇屡劝瞻宜速行据险,无令敌得入平地。瞻犹与未纳,崇至于流涕。会艾长驱而前,瞻却战绵竹,崇帅厉军士,期于必死,临阵见杀。

  也有人认为是役之战败根本与诸葛瞻无关。蜀地的天险惟有剑阁关,邓艾已袭入蜀汉腹地,诸葛瞻所率蜀军战败也就很难幸免了。如北魏的将领邢峦曾亲率大军进入蜀地与南朝军队作战,他就认为所谓天险并不可恃,尽管“益州险塞”,但“蜀地昔来恒多不守”。他指出:

  蜀之所恃唯剑阁……昔刘禅据一国之地,姜维为佐,邓艾既出绵竹,彼即投降。及符坚之世,杨安、朱彤三月取汉中,四月取涪城,兵未及州,仲孙逃命。桓温西征,不旬月而平。蜀地昔来恒多不守。(《魏书·邢峦传》)

  与邢峦的看法相类似人甚多,如有人在总结蜀汉和东吴灭亡的教训时,就曾说:“夫以重山之隘,刘禅衔壁;长江之难,孙皓归命。”(《魏书·海夷冯跋传附冯文通传》)如果

  奸雄亦不相容恕,枉自图谋作小人 ----罗贯中

仅凭天险就想保一国之长久平安,只能是痴心妄想,这是当时较为普遍的看法。

  此外,邢峦还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实力,邓艾、钟会进攻蜀汉,魏军基本上倾巢出动:“昔邓艾、钟会率十八万众,倾中国资给,裁得平蜀,所以然者,斗实力故也”。在实力上占有优势,是魏军取胜的原因之一。

  当然,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两晋南北朝人在讨论袁曹官渡之战等战役时,就指出将帅的才智、面临大事的决断能力、双方实力对比、民心的向背等等,都是影响战争的胜负因素。如北魏人卢渊认为:

  昔魏武以弊卒一万而袁绍土崩,谢玄以步兵三千而苻坚瓦解。胜负不由众寡,成败在于须臾,若用田丰之谋,则坐制孟德矣。魏既并蜀,迄于晋世,吴介有江水,居其上流,大小势殊,德政理绝。然犹君臣协谋,垂数十载。逮孙皓暴戾,上下携爽,水陆俱进,一举始克。(《魏书·卢玄传附卢渊传》)

欢迎大家继续关注三国历史频道,阅读更多三国故事/历史/人物事件!

糊涂警长的故事米米借球拍小故事大道理聪明的兔子狗熊黑黑的葵花林的故事感谢友情—谢谢你,朋友爱情让他振作起来了好玩有趣的童话故事聪明的莉莉不曾读懂的父爱考依纳先生和潮水失去财宝的守财奴山野奇谈 第八号当铺我的哥哥董小宝自由的鸡李广未封宝宝睡前小故事调皮的小猴子不要寂寞了才爱我西北军阀董卓如何入京夺取政权的?半夜三更切勿照镜子肚子里的蛙鸣的故事离家的孩子樵夫与赫尔墨斯我们也许不会再相逢,但五月还在孔雀不愿东南飞意义深刻的童话故事小鸭学游泳聊斋故事之伞异曹操为何要杀名士孔融烧炭人与漂布人女子下葬9后返家小象的鼻子功的故事豆豆和妖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