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文武两道都不顺的时候

0人浏览日期:2022-02-04 02:28:20
  三国历史一直都是大家晶晶乐道的话题,今天三国历史频道就给大家来说说三国,如果有什么问题欢迎大家讨论

曹操文武两道都不顺的时候

  出来阻止曹操再次兴师南下的是个小人物:曹操手下的一个参军,傅干,字彦材,因为他给曹操提出的实际上是一个可称为战略范畴的建议,所以不管曹操采纳与否,老孙认为值得拿出来剖析一二。 

  建议大意如下:治理天下,无非文、武二字。武治先立威,文治先立德,威德相济,才是王道。

  过去因天下大乱,上下失去秩序,魏公以武力收伏天下,十平其九――这武字当然用对了。及至今天,仅余吴、蜀未服,概因吴有长江之险,蜀有崇山之阻,甲兵不

  闻勇将不怯死以苟免,壮士不毁节而求生。

能至彼,自然难以威服。

  既然威字用不上,那当然应该以德怀柔。建议:武攻改文攻,息军养士,分土定封,论功行赏,让天下臣民一心向阳当葵花,人民的江山自然万年长了。

  如此经济建设上去了,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重点转向教育工作,多办学校,少建监狱,让人民恢复到“人之初”状态,“性本善”后诱导以礼义,国家的根本不就有了吗?

  魏公神武早已震于四海,“用兵真如神”之歌唱遍华夏,若能加强全民三讲、八荣八耻教育,修文以济武略,则普天之下,皆成顺民矣。

  现在出动十万大军,屯于长江之滨,若贼来个龟缩深藏,则我将士铁骑不能逞其能,明公智慧无所施展;就算枪杆子起了作用,被武力的人心里能服吗?

  建议明公学习虞舜舞干戚之义,放弃战争,选择和平,以道义制敌,无往而不胜也!

  这话说的头头是道,极符合孙子兵法中“攻城为下,攻心为上”的宏论,那曹操能采纳吗?

  不能!原因很简单,傅干说的是治理天下,问题是现在还是在打天下的阶段,树欲静而风不止,阶级敌人亡我之心不死,弃武修文等于放弃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绝对真理,几乎等于自杀。

  别说天下还没到手,就是到手了也不能自毁长城啊?要知道:那长城两面都是大砖镶嵌的,既能对外,也要对内,没有雪亮的刺刀,谁来听你的三讲教育?

  再说了,战争的算盘珠历来是由敌我双方拨动的,你管得了自己,还能管得住别人?史书载:“公不从”,其实就是曹操想“从”也是不可能的:江淮前线,孙权已经先动手了!

  虽然曹操现在无论在实际上还是从形式上,都与皇帝差不了多少了――三月,皇帝已经明诏:魏公曹操其地位在诸王之上,改授金玺、赤绂、远游冠――但江东的孙权并不因此买账,反而是以实际行动表示了自己的不屑!

  孙权的首个作战目标是皖城,这是去年曹操把江北边民内迁后唯一没放弃的合肥以南的据点,由庐江太守朱光驻守。这朱光屯皖城执行的却是曹操在建安十五年的屯垦军令,召集流民,大开稻田,一时成了江东欲蚕食江北的拦洪水坝。

  吕蒙心思颇远,建议孙权:“皖城地区田肥水美,若一旦丰收,朱光的民众必增,兵力必强,应该早除掉这个大患。”

  孙权素来就有虚心听取群众意见的良好品质,立即依从,并且亲自带队来攻皖城。江东诸将按照攻城的老规矩,提议先筑土山,同时添置攻城器具。

  还是吕蒙及时指出:“制作攻城器械及构筑土山,需要多长时间?所拖时日必久。我们准备妥当了,皖城的防备也修整完毕了,他们的外援救兵必然也到了,那时还能有我们什么事?

  况且我军是乘雨水丰足才得以乘舟而入,若滞留经日,水必退尽,我军只有舍舟登陆退军。还道艰难,我军必危!今观此皖城,还不能及时加固,以我三军初战锐气,四面强攻,拔城不难。然后从水路而归,方是全胜之道。”

  孙权又是听从了吕蒙的。

  吕蒙便推荐甘宁为攻城总督,那甘宁却不是在后督军,而是手持铁练,率先攀城,直接成了突击队长;再加上吕蒙以精锐步兵继之以后,吕蒙本人亲自擂鼓催战,江东士卒腾踊

  犬豕何堪共虎斗,鱼虾空自与争。

非常,皖城立见危机。

  庐江太守朱光及参军董和虽然集结了男女数万口守城,但无奈大都是些农垦部队,实在谈不上什么战力。被江东军黎明进攻,破城朝食,竟没耽误江东军在皖城内进早餐!

  朱光率参军董和及男女数万口做了俘虏,闻讯急来增援的张辽刚赶到夹石,闻听皖城已破,无奈退回了合肥。

欢迎大家继续关注三国历史频道,阅读更多三国故事/历史/人物事件!

布兰迪妮,波妮.比榭和美米侬系列故事:鹦鹉弹弓秋千的故事高考,1977勇敢又优雅的天鹅去世的音乐老师聊斋之镜中美人吕布为什么要投奔董卓小狗大熊的故事小心翼翼的故事不吃鸡蛋校园恐怖它就在水里止戈为武知与不知拴魂鞋迷案有趣的故事大狮子和小乌龟上海徐汇区灵异多多益善的成语故事扇中美人一块钱塞满房间的好办法后来居上的成语故事我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该退休了陈后主陈叔宝:两次给爱妃下跪的皇帝要有自己的主见:乐乐的猴子慢吞吞的压路机赵匡胤与“大救驾”不自量力:摘星星的国王苏秦刺骨的成语故事逗猫的故事南充僵尸事件是真的吗红星美凯龙车建新:借600块创业到900亿资产,小木匠缔造家居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