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海明威成为美国《星报》的一名战地记者,在战场上,他多次出生入死,深入到战场第一线,采访到许多有价值的新闻。
1941年3月,海明威决定亲临中国战场,向全世界报道日寇法西斯的暴行。
有人劝他不要去冒这个险,“中国战场很残酷,你这样去冒险,很有可能丢掉性命”。
海明威说,向全世界报道日寇法西斯的暴行,是一个记者的良知,如果要说是去冒险,那么可以说是一个记者的良知在呼唤我去冒这个险。
就这样,海明威在向导的帮助下,从香港悄悄地来到广东韶关。一路上,随处可见日军的凶恶残暴,他们枪杀无辜贫民,掠夺资源,气焰十分嚣张。
海明威用随身携带的相机,悄悄地拍下了一张张日寇的暴行,并用笔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闻。在韶关,他还亲手杀死一个日本哨兵,缴获了一杆“三八大盖”和几颗手榴弹。海明威行动之迅速,身手之敏捷,惊得向导目瞪口呆。
海明威向向导讲起了自己在欧洲战场上,参加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抗击德国法西斯的经历。说着,他捋起衣袖、裤腿,只见身上布满了累累伤痕。海明威说道:“身上这些伤疤共有236处,都是在战场上留下的印记。”
突然,向导指着海明威的胳膊,惊讶地说道:“您负伤啦!”
只见海明威胳膊上被铁丝网刮破了一大块皮,鲜血淋淋。海明威笑道:“这是第237块伤疤了,这是中国之行,打小鬼子留下的最好纪念啊!”
海明威的这次中国之行,共进行了3个多月,中国军民在战场上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英雄气概,给了海明威很大的鼓舞和力量。回国后,海明威在《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等美国报纸上发表了一系列在中国战场上的见闻,揭露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海明威的报道,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人们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反战大游行。
一些极右势力对此恨之入骨,他们给海明威寄去了恐吓信,妄图阻止他的报道。面临凶恶险境,有朋友劝他不要再报道了,以免招来杀身之祸。海明威却大义凛然地说道:“用事实说话,这是一个记者的良知和良能。这点恐吓信就想吓倒我,他们也太小瞧我海明威了,我身上的这237块伤疤,可不是美丽的文身。”
海明威一身凛然正气,令朋友不禁肃然起敬,人们亲切地称他是“良知和良能”的战地记者。
到2005年10月,他才满34岁。可是在2004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排行榜上,他的身价为1。41亿美元;在荣获2004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
当年拍摄《黄土地》时,张艺谋还只是个摄影师,衣着极其简单,拍戏两个月,就穿一双军用胶鞋。这双胶鞋为他跑前跑后,忙前忙
东汉末年,朝廷腐败,天下大乱。乱世中,江南出了一位名叫孙坚的英雄。孙坚从小机智勇敢。他十七岁那年,有一次跟父亲乘坐一
一黑人母亲带女儿到伯明翰买衣服。一白人店员挡住女儿,不让她进试衣间试穿,傲慢地说:此试衣间只有白人才能用,你们只能去
提起维克多格林尼亚教授,人们自然就会联想到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格氏试剂。无论哪一本有机化学课本或化学史里,都有关于格林尼
1960年一个黄昏,在弥漫着淡淡香水味道的巴黎街头,人们正在悠闲地散步。忽然,一个形色匆匆的年轻人像一阵风一样从人群中
鲁迅的脑子,就是万有文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除了他有非凡的记忆力之外,就是他的勇于学习,好学不倦,以及十分注意读
1973年,他出生于台南小镇一个普通的家庭。高中时,他似一匹脱缰的野马,逃课、逃家、飙车样样来,每天在游乐场和撞球间混,他是
童年时代,鲁迅常跟母亲住到绍兴乡下安桥头外婆家里,后来又到皇甫庄大舅父家里寄居。安桥头、黄甫庄都在绍兴昌安门外水乡,宽狭
那时,他刚拿到北京户口,在社会科学院某研究所的资料室当临时工,每天弓着身子誊抄资料卡片,连续8个小时不停笔,希望努力
在广州龙洞步行街中段,有一间知名的兰州拉面餐馆。走进这个只能容纳几十个人的小餐馆,你会发现它比一般的快餐馆要干净整齐
20多年前,一篇轰动全中国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使得一位数学奇才一夜之间街知巷闻、家喻户晓。在一定程度上,这个人
沈从文的故事,不一定在大家身上都发生过;但类似的事情呢?小朋友们读了这个故事,心里有什么样的感觉? 沈从文是我国现
美国福布斯杂志曾连续五年评选他为中国最富有的企业家。人们关注最多的,是他在马来西亚辉煌的发迹史。只是很少有人知道,他的情
今年43岁的王石,是万科集团董事长。很多人以为他就是万科的老板,但实际上他只是个职业经理人。他说自己是富人而不是富豪:全部
15年前,他与朋友在学校餐厅的一张餐巾纸上写写画画,这便是新浪网的雏形。13年后,这位新浪网三号人物急流勇退,专心拍摄纪
爱因斯坦上学前的一天,他生病了,本来沉静的孩子更像一只温顺的小猫,静静地蜷伏在家里,一动也不动。父亲拿来一个小罗盘给儿子
办公室外面,有一棵碗口粗的大叶紫薇。随着阳春三月渐近尾声,紫薇树旁边的大叶榕新长的叶子已是满眼翠绿,而那棵紫薇依然枯
高斯是德国杰出的数学家、物理学家,近代数学的奠基人之一。高斯上小学后,对数学很感兴趣。有一天,数学老师白尔脱又有点不
有一个小男孩,从小父母离异,跟着母亲生活。因为生活拮据,一家5口,挤在一闻四面漏风的木板房里,睡的是上下铺的高低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