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两晋南北朝人评三国之曹操

0人浏览日期:2022-01-30 11:44:58
  三国历史一直都是大家晶晶乐道的话题,今天三国历史频道就给大家来说说三国,如果有什么问题欢迎大家讨论

   两晋南北朝人对三国时期的战争、历史人物和事件格外关注,他们或检讨三国时期战争的得失,或剖析三国人物之行事,目的非常明确——“此皆前代之殷鉴

  竖子欺吾年老!吾手中宝刀却不老!

也”。其评论虽未必公允,但从时间上看,这一时期距三国最近,战争的陈迹和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影响当残留更多。因而两晋南北朝时人们的种种评论,对于今天我们研究三国历史和三国文化,应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论两晋南北朝人评三国之曹操

  一些论文和学术性文字对此已有触及,但并不是专题性的讨论,尚不系统和全面。本文再进一步做些工作,试图使其能更深入一些。

     三、关于

  操当然也是两晋南北朝人格外关注的三国人物。其时人们对曹操的雄才大略都是肯定的。如《魏书·匈奴刘聪传》:载刘聪之父为刘渊准备乘晋室衰弱之时起兵建立一番事业,就曾自比为汉高和魏武:“渊至左国城,刘宣等上大单于之号,二旬之间,众便五万,都于离石。渊谓宣等曰:‘帝王岂有常哉,当上为汉高,下为魏武。’”曹操在当时人心目中,是一位机敏干练,洞悉事物、明察秋毫,料事如神的政治家。如西晋的傅玄说:“武皇帝,至明也。”(《三国志·徐奕传》注引《傅子》)又,东晋著名的大臣陶侃也被人比作曹操和诸葛亮:“陶公机神明鉴似魏武,忠顺勤劳似孔明,陆抗诸人不如也。”两晋南北朝人还认为曹操是一位英杰。如《宋书》卷四十五(列传第五)卷末“史臣曰”称:“(宋)高祖崛起布衣,非藉民誉,义无曹公英杰之响,又阙晋氏辅魏之基,一旦驱乌合,不崇朝而制国命,功虽有余,而德未足也。”

  两晋南北朝时也有人认为曹操尚缺少大政治家的度量。这主要是针对曹操之处理崔琰与毛阶等人,尤其是处理毛阶太过于严厉,明知有冤狱却并不纠正,或者纠正不力。毛阶原为曹操麾下“典选举”的官吏,“其所举用,皆清正之士,虽于时有盛名而行不由本者,终莫得进。务以检率人,由是天下之士莫不以廉洁自厉,虽贵宠之臣,舆服不敢过度。”(《三国志·毛阶传》)曹操曾感慨道,象毛阶这样用人时注意端肃世风,社会风气会淳直得天下人都可以自治了;曹操自己也认为毛阶是“我之周昌”,即象汉高祖的忠臣周昌那样的刚直敢言的部下。但后来曹操严惩崔琰等反对他代汉的部下,毛阶稍稍流露出了不满,曹操便借一个毫无事实根据的举报将毛阶交大理钟繇处理,虽经多人力辩其冤曲,毛阶因能幸免于罪,然曹操终将其弃而不用。孙盛等人认为在这一点上,曹操的度量远远比不上汉高祖刘邦。“昔者汉高狱萧何,出复相之,阶之一责,永见摒放,二主度量,岂不殊哉!”看法与此相近的西晋傅玄也认为:

  武皇帝,至明也。崔琰、徐奕,一时清贤,皆以忠信显于魏朝;丁仪间之,徐奕失位而崔琰被诛。(《三国志·徐奕传》注引《傅子》)

  傅玄认为崔琰等人被诛的

  自古以来,有兴必有废,有盛必有衰,岂有不亡之国

根本原因,是丁仪之类小人离间的结果,无视曹操惩处政敌时手段的严厉、冷酷。这种论点与事实相去较远,甚为偏颇,有失公允。

  当然对于汉王朝而言,平定汉末大乱的功臣曹操,同时也是篡汉的权臣。两晋南北朝人非常清楚曹操在利用“挟天子而令诸侯”逐渐平定北方的过程中,也逐渐将朝中大权集中在手中,虽然最终完成代汉、捅破那层窗户纸的是其子曹丕,但窃取汉朝廷大权在曹操时代实际上都已基本完成,不过只差禅让这一步而已。如北魏的大臣崔浩在评论“近世”的历史人物时,就把曹操作为篡取朝权的代名词。《魏书·崔浩传》载,崔浩曰:“臣尝私论近世人物,不敢不上闻。若王猛之治国,苻坚之管仲也;慕容玄恭之辅少主,慕容暐之霍光也;刘裕之平逆乱,司德宗之曹操也。”崔浩认为前秦的王猛辅佐苻坚,犹如春秋时的管仲辅佐齐桓公一样尽心尽力;前燕的慕容玄恭辅佐少主慕容暐,象西汉时霍光辅佐汉昭帝似的鞠躬尽瘁;而东晋末年的刘裕的确也东征西讨,削平反晋武装和割据势力,武功赫赫,同时刘裕也象曹操那样将东晋朝廷的朝权全部集中到自己手中,终于取而代之建立了刘宋。

欢迎大家继续关注三国历史频道,阅读更多三国故事/历史/人物事件!

我愿一生陪他跑企业经营者要树立起威信:老虎的故事张金和张银女娲补天讲的意思是什么温馨有爱的童话故事阳阳的糖果倒车,请注意!一目十行的故事让对方安心是最温暖的爱状元救人沉寂464天,曾两次想自杀,刘国梁凭什么东山再起?36岁,猝死,连续工作22个月无休:挣再多钱,健康才是你最后的不动产我论陈宫宝扇传奇西瓜皮滑板车的故事为什么我喜欢的工作总看不上我?鸡鸭争论烤玉米的陷阱幽默大师卓别林被抢之后无知的农夫:种钱币爱迪生的故事妹妹被鬼上身牛鬼蛇神一场车祸成就的影帝未来职场的7大竞争力,你有几个?华盛顿的历史功绩七夕节的来历和传说故事谁盗了我的梦三国时期的一场新闻发布会戏子的故事白蛇与许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