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为何用庸才王平取代名将魏延

0人浏览日期:2022-02-17 10:13:52
  三国历史一直都是大家晶晶乐道的话题,今天三国历史频道就给大家来说说三国,如果有什么问题欢迎大家讨论

诸葛亮为何用庸才王平取代名将魏延

  在蜀汉的君子大营里,王平与魏延分别代表中规中矩与特立独行,“以德治国”的诸葛亮,对二人的使用态度大相径庭。刘备死后,诸葛亮碍于青黄不接的人才形势,不得不用魏延,但时常把魏延纳入“普通战将”一员,甚至与陈式之流的三流牙将并列,对其始终不放手使用,而对于战绩平平的王平,则宠爱有加,助长其爬到魏延头上。

  汉中太守一职,是蜀汉要位,其地位不次于“荆州牧”,得此职相当于“第二关羽”。当这块云彩飘落到魏延头上下起雨来时,蜀汉众将无不艳羡。

  个性同本领一样强,这是魏延的特点。关于他的才气与功绩,无论史书还是演义,都是公认的卓著。每次战役均打前锋,斩王双,救危难,屡立战功。尤其献“兵出子午谷径长安”妙计,为后人称道。当刘备把“汉中太守”授予他时,其实已经视他为“韩信再世”。

  然而,争夺汉中太守职位的暗战并未结束,封疆大吏,谁不觊觎?

  那么大的魏延魏文长,谁能将他淘汰呢?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人竟是战绩平平的王平。

  关于王平将军,史书三国志记载寥寥,《三国演义》中也以只言片段出现,其中,公认的最大战功是在街亭之战中,力阻谡山上扎营——

  诸葛亮开始北伐,兵出祁山。派参军马谡去把守战略要地街亭,王平为马谡先锋。马谡察看地形后,决定舍水上山。王平一再劝阻,马谡不听。后蜀军水源被断,大败,士卒离散。唯王平领本部千余人虚张声势断后,收拾败军徐徐而退。事后,马谡被诸葛亮军法从事,而王平“因功”破例升为参军,统五部兼当营事,进位讨寇将军,封亭侯。

  可见,王平将军的特点与名字相符——四平八稳、谨慎作战。这恰与他的主帅诸葛亮的作风不谋而合。诸葛亮数次北伐之所以不能积小胜为大胜,就是因为他坚持四平八稳的作战风格。稳当的王平,在主帅眼里,是十分可靠的。

  然而,既然王平将军这么可靠,为什么一直没有担任什么主将呢?

  诸葛亮当然也明白,一般的军事奇才,大都

  拚将一死酬知己,致令千秋仰义名。

个性鲜明。魏延是个有个性的军事奇才,而王平与魏延相比,不仅少有奇谋,而且几无个性。稳扎营,坚守战,王平可以一用,但出奇制胜的大手笔,就难为这位“平将军”了。

  王平最终代魏延,从才气而论,基本上是逆淘汰的结果。

  从荆州到长沙,由汉中至成都,魏延业绩卓著却一步一个坎,到了孔明手下,更是成为领导的眼中钉肉中刺,待遇越来越低,最后领导死了也不放过他。令他亦以死亡出局。这一切皆因他的个性……

  魏延因个性出局,王平因庸常胜出。在主帅诸葛亮手下,魏延处处走背字,而王平则如与兔赛跑之龟,慢慢耗到前头。

  闻勇将不怯死以苟免,壮士不毁节而求生。

  陈寿《三国志》评王平“忠勇而严整”。又说他“性狭侵疑,为人自轻,以此为损焉。”

  一个“轻”再加个“损”字,道出了王平实乃善于捡漏一“庸才”。

  史官的话一般不会空穴来风,我们不妨追溯一下王平的“功勋”疑点,发现陈寿所言不虚,其来有自。

  《三国志》记载了王平参与的三大战役:

  一是家喻户晓的街亭之战,二是祁山之战,三是汉中保卫战。

  在街亭之战,参军马谡一败涂地,而作为先锋的王平,却不战成名,捡了个了参军的大便宜。在诸葛亮死后,蜀军内讧中,王平站在杨仪一边表现得非常积极,但当杨仪命他追击魏延时,王平自知武功比魏延差不少,不敢追。而当魏延被马岱斩杀后,他渔翁得利,又捡了个“汉中太守”,终于坐上了汉中第一把交椅。在接替魏延,出任汉中太守后的汉中保卫战中,王平遭遇草包大将军曹爽都不敢出战,效仿的却是“魏延战法”,坚持守兴势围,拒敌待援之策。可见,此公除了免战消耗,实无过人之处。

欢迎大家继续关注三国历史频道,阅读更多三国故事/历史/人物事件!

写给即将参加高考的你愿换手指向曹丕学习低调领导智慧多多、美美和圆圆:小老鼠一家过新年跳出树洞的小鹊鸭的故事小黄狗和大黄狗三国领导人得天下的秘诀方脸盘和圆脸蛋货郎与红尾鱼磨磐与磨心深圳玩具厂灵异事件人和人的差距,到底是怎么拉开的中秋节故事之后羿农夫与命运女神父爱强过于天羊爷爷的神奇眼镜死亡前奏爷爷要来了泉石膏肓三寸之舌的故事乡村异事之装鬼吃晋糕小船与大海两只小松鼠的故事小马不怕热的故事陪伴宝宝入睡的童话故事小螃蟹学艺金枪鱼与海豚动物园里的管理员认识到自己的好谁是三国里的“跳槽王”白发男人与他的情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