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弃我取的成语故事

0人浏览日期:2021-11-27 19:58:04
  

人弃我取的故事

战国初,魏文候任用李悝为相国,厉行改革,加强统治。他实行保护农民利益和发展农业的“平籴[dí]”法。所谓“平籴”,就是国家在丰收年份用平价买进粮食,到荒年时以平价卖出,使粮价保持稳定。这样,就促进了封建政治和经济的发展,使魏国成为战国初期的强国之一。

人弃我取的成语故事

李悝的经济改革,尤其是所实行的“平籴”法,使一个名叫白圭[guī]的商人受到启发。经过反复思考,他想出了一种适应时节变化的经商致富办法,这就是“人弃我取,人取我与”。

这个办法说起来也很简单,那就是别人不要的我要下来,别人要的我就给予。

按照这个办法,在丰收季节,农民收的粮食很多,大家都不要,价钱也就便宜下来,他就大量买下粮食。这时,粮价虽然很低,但蚕丝、漆等因不是收丝或割漆的季节,没有大量上市、价钱自然很高,他赶紧把这些货物卖出去。

到了收丝时节,蚕丝大量上市,价钱贱下来,而粮价却高了起来。这时,他就收进蚕丝,卖出粮食。就在这买进卖出之间,牟利致富。

【注音】rén qì wǒ qǔ

【出处】《史记·货殖列传》:“当魏文侯时,李克务尽地力,而白圭乐观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

【解释】别人抛弃的东西我拾起来。原指商人廉价收买滞销物品,待涨价卖出以获取厚利,后用来表示不跟别人争,仍然有好处。

【用法】联合式;作宾语、分句;含褒义

【近义词】彼弃我取

【反义词】人取我与

【年代】古代

【例句】想到我们中国人最善于人弃我取,那么大概齿咬是更近于实际罢。——茅盾《某镇》

客观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而存在,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只有遵照客观规律办事才会获得成功,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导致失败。“取”与“予”都是方法,“是取”与“是予”都是形式,核心内容是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鸳鸯成双不分离”的故事月亮老人的假期大水冲走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一家人朽木粪墙送一轮明月画虎成狗沧海横流月亮的大衣的故事蜡烛发的光老婆老妈同掉水中,看这些名人如何作答。送给妈妈的生日礼物故事鸿案相庄穿寿衣的新娘正月初七夜梦姐姐的花篮的故事新聊斋之张五助鬼差岳飞的故事无法飞行的鸟猫狗之争和猫鼠之争四川女孩香港做倒爷凤凰涅盘浴火重生传说负薪挂角的成语故事环保奖励小猪的羡慕的故事一鸣惊人的典故龙蛇飞动一封终于送达的情书麻雀排队汉斯的遭遇:逃犯新证三国演义周瑜死于孙权与诸葛亮内外夹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