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铃还需系铃人”就出自南京清凉山上的清凉寺。
这句成语源自一个叫法灯的和尚。据明代瞿汝稷所编佛家禅宗语录《指月录·卷二十三》记载:南唐时金陵清凉寺(既今清凉山公园清凉寺)有一位泰钦法灯禅师,他性格豪放,平时不太拘守佛门戒规,寺内一般和尚都瞧不起他,唯独主持法眼禅师对他颇器重。
有一次,法眼在讲经说法时询问寺内众和尚:“谁能够把系在老虎脖子上的金铃解下来?”大家再三思考,都回答不出来。这时法灯刚巧走过来,法眼又向他提出这个问题。法灯不假思索地答道:“只有那个把金铃系到老虎脖子上面去的人,才能够把金铃解下来。”法眼听后,认为法灯颇能领悟佛教教义,便当众赞扬了他。 后来这句话就被以解铃还需系铃人的成语流传下来。到了清朝,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还以“心痛还得心药医,解铃还需系铃人”加以引用。这个成语现在比喻谁惹出来的事情,仍然由谁去解决。
这件事之后法灯深得法眼禅师的赏识,后来在法眼禅师座下作维那(寺庙中统摄僧众统管禅堂的主要负责人),协助法眼开创了佛教五宗中著名的法眼宗。
法灯禅师不仅是一位得道高僧,在文学方面还有很深的造诣。他比较著名的作品有《古镜歌》三首,其中在第三首中写到: 时人不识古镜。尽道本来清净。只看清净是假、照得形容不正。或圆或短或长、若有纤豪俱病。劝君不如打破、镜去瑕消可莹。由此不难看出法灯在佛学和文学方面的造诣。
渤海神若说:对井里的蛙不可与它谈论关于海的事情,是由于它的眼界受着狭小居处的局限;对夏天生死的虫子不可与它谈论关于冰
【拼音】nng bīng hung shi 【成语故事】汉朝时期,龚遂任渤海太守,前任官吏不顾百姓的死活,拼命压榨。当地居民困于饥
成语故事大笔如椽成语故事 出处《晋书middot;王助传》殉(xun)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曰:此当有大手笔事。俄而帝崩,哀册说议皆淘所草...
成语故事合浦还珠的故事 东汉时期,合浦郡盛产珍珠闻名海外,当地老百姓以采珠为生,贪官污吏趁机盘剥,使得珠民大肆捕捞,珠蚌产量越来越低,饿死不少人。...
成语故事千金买骨的故事 战国时,燕国昭王继承王位。他打算招纳贤士兴振邦。他问郭隗:你看如何才能找到有才能的人?郭隗说:让我给您讲个故事。 ...
【成语】:欲盖弥彰 【拼音】:y gi m zhāng 【解释】:盖:遮掩;弥:更加;彰:明显。想掩盖坏事的真相,结果反而
【注音】qī qng li y 【典故】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六欲:生死耳目口鼻。 《礼记礼运》 【解释】泛指人的喜、怒
【拼音】h fn mn xi 【成语故事】隋朝末年,大儒王通不想谋一官半职,他决定把自己的学问传授他人,就在河汾设帐授学,他
【成语】: 只重衣衫不重人 【拼音】: zhǐ zhng yī shān b zhng rn 【解释】: 指人势力,看人只重衣着。 【
【拼音】yn qu chǔ wū 【成语故事】战国后期,秦国攻打赵国,赵国的近邻魏国却见死不救,认为这对魏国有利,魏国相国子
【注音】wng hu l qin 【成语故事】唐朝初期,诗歌散文十分活跃,其中代表人物有初唐四杰即:王勃、杨炯、卢照邻及骆宾王
成语故事暴虎冯河仲由,字子路,年轻时就以勇力闻名。后来子路做了孔子的学生。孔子曾对别人说:此从我有了子路后,再也没有人敢当面恶言恶语中伤我了。 子路不好读书。...
成语故事倒行逆施春秋时期,楚国有个人名叫伍奢,他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伍尚,小儿子叫伍员。伍奢和费无忌都是楚平王太子的老师。费无忌是个奸恶小人,常在楚平王面前说太...
【注音】wi l sh t 【成语故事】公元前580年,秦桓公与晋厉公签订友好盟约,约定两国和平相处。就在盟约墨汁未干,秦桓公
【成语】: 因势利导 【拼音】: yīn sh l dǎo 【解释】: 因:顺着;势:趋势;利导:引导。顺着事情发展的趋势,
成语:楚人隐形 注音:chǔ rn yǐn xng 释义:不能盲目轻信传说,不注重用实践进行检验,自作聪明。任何理论都不能盲
【注音】p liǔ zhī zh 【成语故事】晋代尚书右丞顾悦与简文帝同岁,文帝头发全黑,而顾悦头发全白了。文帝问他为什么头
春秋时期,有一次,晋国国君晋文公派大夫胥臣出使鲁国。胥臣事情办完了,回来时路过一个叫冀的地方。他的马车路过一块田地,
拔山举鼎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形容力强气壮。 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项羽本纪》,籍项羽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又:
成语故事釜中游鱼张纲是东汉人,为人刚直不阿。 当时的大将军梁冀贪赃枉法、残害忠良,他的妹妹是皇太后和皇后,他的亲信遍布朝廷,没有人敢得罪他。 一次朝廷任命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