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dào lù yǐ mù
【成语故事】周厉王时期,由于他的残暴统治,民怨沸腾,有人当众指责周厉王,邵公对周厉王说民不堪命。周厉王大怒,派卫巫去监督那些说他坏话的人,发现有就立即杀头。后来百姓慑于暴政的威力,在路上相见不敢交谈,只好用交换眼色来交谈。
【出处】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国语·周语上》
【解释】在路上遇到不敢交谈,只是以目示意。形容人民对残暴统治的憎恨和恐惧。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时局等
【相近词】缄口不言、三缄其口
【反义词】畅所欲言、敢说敢做
【成语示列】此后要防的是“道路以目”了,我们等待着遮眼文学吧。
鲁迅《伪自由书·止哭文学》
【拼音】j sh ān mn 【成语故事】隋朝末年,李渊带着4岁的儿子到歧州,歧州书生拜谒李渊。他会相面术,仔细观察李渊之后
战国时期,魏国有个叫范雎(jū)的人,因为家境贫穷而在大夫须贾门下当食客。 有一次,范雎跟随须贾出使齐国,齐王非常欣赏范
成语故事如坐春风的故事 【成语故事】宋朝时期,朱光庭是理学大师程颢的弟子,他在汝州听程颢讲学,如痴如狂,听了一个多月才回家,回家逢人便夸老师讲学的...
隋朝末年,在济南府当差的山东豪杰秦琼受命来潞州办 秦琼卖马事,不幸染病于店中,所带盘费俱已耗尽。无奈之中,牵着他心
【拼音】fēi shā zǒu sh 【成语故事】三国时期,东吴御史陆胤因力保太子孙和而得罪孙权,被捕入狱,后经人保举为西陵
不远千里这则成语又称不远千里而来,表示不以千里为远来到某地,比喻不畏路途遥远。 这个成语来源于《孟子。梁惠王上》,
注音jiǔ sǐ yī shēng 出处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战国楚屈原《离骚》刘良注:虽九死无一生,未足悔恨
拼音jin r jiā jng 典故恺之每食甘遮,恒自尾至本,人或怪之。云:渐入佳境。《晋书顾恺之传》 释义佳:好;境:境地
成语故事同舟共济 《孙子》记载: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春秋时期,吴国和越国连年交战,两国的百姓...
成语故事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故事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选自《论语middot;第十八章middot;微子篇》。 《论语》是记载中国...
春秋时期,齐国的相国晏子,能言善辩,非常机智。 有一次,齐王派晏子出使楚国。因为他是一个小矮个儿,所以楚国的门卫想
【成语】:亦步亦趋 【拼音】:y b y qū 【解释】:原意是说,你慢走我也慢走,你快走我也快走,你跑我也跑。比喻由
【拼音】xiān jin zhī mng 【成语故事】东汉末年,曹操手下的主簿杨修积极为曹植出谋划策争夺太子地位,使曹操感到忧虑
【拼音】lǎo d w chng 【成语故事】薛宝钗的哥哥薛蟠是个地地道道的浪荡公子,他不认真上学,终日斗鸡走狗,到了成人之
【成语】:赔了夫人又折兵 【拼音】:pi le fū rn yu zh bīng 【解释】:赔:蚀本;折:亏损。比喻想占便宜,反而受
成语故事孺子可教张良是西汉初期著名的谋士。他年轻的时候,曾计划刺杀秦始皇,刺杀计划失败以后,便隐居到下邳(在今江苏睢宁西北)。有一次,张良在下邳的一座桥上遇到一...
战国时,斗鸡是贵族们寻欢作乐的一项活动,齐王便是当时的一位斗鸡迷。为了能在斗鸡场上取胜,齐王特地请专家纪渻 (shěng)子帮
荆轲是卫国人,喜欢读书和剑术。他在卫国未能得到重用,便独自一个人来到了燕国。 这时,秦国的国君正是秦王政,他一心统一中
【拼音】ru tǎn qiān yng 【典故】郑伯肉袒牵羊以逆,曰:孤不天,不能事君,使君怀怒以及敝邑,孤之罪也。 《左传
西汉末年,王莽(邯郸市大名县人)被打败后,刘玄称帝。扶风茂陵(今陕西省)人耿龠随其父耿况投奔了刘玄。没过多久,邯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