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时候,有一个名叫王鲁的人,他在衙门做官的时候,常常接受贿赂、不遵守法规。有一天,有人递了一张状纸到衙门,控告王鲁的部下违法、接受贿赂。王鲁一看,状纸上所写的各种罪状,和他自己平日的违法行为一模一样。王鲁一边看着状纸,一边发着抖:“这...这不是在说我吗?”
王鲁愈看愈害怕,都忘状纸要怎么批,居然在状纸上写下了八个大字:“汝虽打草,吾已蛇惊。”意思就是说你这样做,目的是为了打地上的草,但我就像是躲在草里面的蛇一样,可是被大大的吓了一跳了!
后来,大家就根据王鲁所写的八个字“汝虽打草,吾已蛇惊”,引伸为“打草惊蛇”这句成语。
解释:比喻由于行动不慎而使对方有了觉察与防范。
暴虎冯河的故事 春秋末期,鲁国卞地有一位名士,姓仲名由,字子路。他性情刚直,酷爱耍弄兵器,年轻时就是乡间出了名的勇士。 后来,子路拜孔子为师。每当孔子外出时,子...
汗流夹背的成语故事 出处《汉书·杨敞传》 敝惊惧,不知所言。汗出浃背徒唯唯而已。 释义“浃”,湿透,出汗多,湿透脊梁。形容满身大汗。也形容极度惶恐或惭愧过度。 ...
画龙点睛的故事 南北朝时期的梁朝,有位很出名的大画家名叫张僧繇[yóu],他的绘画技术很高超。当时的皇帝梁武帝信奉佛教,修建的很多寺庙,都让他去作画。 传说,有...
困兽犹斗的成语故事 “困兽犹斗”这则成语的困兽是被围困的野兽;犹是还。比喻在绝境中的失败者还要挣扎抵抗。 这个成语来源于《左传.宣公十二年》,困兽犹斗,况国相乎...
一目十行的故事 南朝梁武帝非常爱好文学,他的第三个儿子萧纲,从小聪明伶俐,四岁开始识字读书,到六岁时,已经会写文章了。 儿子这么好学,梁武帝当然很高兴。有一次,...
倾箱倒箧的成语故事 晋朝时候,太尉郗[xī]鉴很喜爱他的女儿,他听说司徒王道的儿子和侄子们都很好,就叫人前去做媒。 媒人把意思和王道一说,王道就请他到东厢房去看...
扬扬得意的故事 晏婴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齐国的名相。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他都在齐国做官,称得上是“三朝元老”。据说晏婴身材矮小,“长不满六尺”,也就是不...
在我国宋朝的时候,有一个名叫孙山的才子,他为人不但幽默,而且很善于说笑话,所以附近的人就给他取了一个滑稽才子的绰号。 有一次,他和一个同乡的儿子一同到京城,去参...
沆瀣一气的成语故事 崔柯沆知贡举,得崔瀣。时榜中同姓,瀣最为沆知。谈者称:“座主门生,沆瀣一气。” 释义:比喻气味相投的人连结在一起。现带贬义,表示臭味相投的人...
巧夺天工的故事 东汉时期,出身于四世三公大官僚家庭的袁绍,担任冀州(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邺城)牧,他的第二个儿子袁熙尚未成亲。袁熙听说甄氏才学出众,貌若天仙,而且...
罚不当罪的成语故事 “罚不当罪”这则成语的意思是表示处罚过宽或过严,与所犯的罪行不相称。 这个成语来源于《苟子.正论》,夫德不称位,能不称官,赏不当功,罚不当罪...
矮子看戏的成语故事 释译:附和别人,自己没有主见。也比喻见识不广。 《朱子语类》卷二十七:“正如矮人看戏一般,见前面人笑,他也笑,他虽眼不曾见,想必是好笑,便随...
狼狈为奸的故事 传说古时候,有狼和狈两种野兽。狼的前肢长,后腿短;狈的前肢短,后腿长。 有一次,狼和狈来到一户农家的羊圈外面,听到羊在里面咩咩地叫着,心里都十分...
南辕北辙的故事 魏王想攻打赵国,季梁劝他说:“我在太行山下遇到一个向北走却要去楚国的人,我告诉他说:‘你的方向错了
蝎子的大钳子的故事 蝎子举着两个大钳子耀武扬威地到处闲逛,它一边走一边嘴里嚷嚷着:“让开!让开!谁敢挡我的路,我就用我的大钳子,咔嚓!咔嚓!” 这时一棵小草摇晃...
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故事:三顾茅庐 官渡大战后,曹操打败了刘备。刘备只得投靠刘表。曹操为得到刘备的谋士徐庶,就谎称徐庶的母亲病了,让徐庶立刻去许都。徐庶临走时告诉...
旁观者清的成语故事 唐朝有位很有学问的人叫元澹。他撰写的《魏典》三十篇,受到当时许多学者的称赞。有一次,一位大臣上书唐玄宗,请求把唐初名相魏征修订、整理的《礼记...
避实击虚的故事 古代齐国著名的辩论家田巴,在徂丘、稷下一带跟人辩论。这个人能说会道,可以把历史的三皇五帝、春秋五霸统统骂倒。把截然不同的东西说成一模一样。他擅长...
人心不古的故事 此成语就是出自刘时中的《端正好.上高监司.既官府甚清明套.十二月》曲:“不是我论黄数黑,怎禁他恶紫夺朱?争奈何人心不古,出落著马牛襟裾。” 刘时...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成语故事 出处:唐?李百药《北齐书?元景安传》 注释:宁愿做高贵的玉被砸碎,也不愿做低贱的瓦得保全。比喻宁愿为正义事业而死,决不苟且偷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