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的时候有一位辞赋家,叫司马相如。他自幼好学,会击剑,会抚琴,但他最擅长的还是写诗写赋,他写的《子虚赋》、《上林赋》等都在当时流传一时,是一个满腹诗书的风流才子。因此汉武帝很赏识他,把他留在自己的身边做官。 公元前130年,汉武帝派大臣唐蒙去修治“西南夷道”。
因为唐蒙征用大量民工,又杀了当地部落的首领,引起了当地巴蜀人民的不安,以至于发生了骚乱。汉武帝接到这个消息后,决定让司马相如去责备唐蒙,并让他写一篇文告,以安抚当地的百姓。
于是,司马相如写下了《谕巴蜀檄》。在这篇文告里,他说明调集民工、士兵修筑道路是应该的,但是惊扰了当地父老乡亲并不是陛下的本意。有人不晓得国家的法令制度,惊恐逃亡是不对的。士兵作战的时候,应该迎着刀剑而上,宁可战死也不能转过脚跟逃跑。你们也应该从长计议,急国家之难。经过深入的沟通,双方最终化解了矛盾,民心迅速地安定下来,修路工程又顺利地进行了。汉武帝非常高兴,提拔司马相如做了中郎将。
后来人们就用“义无反顾”这一成语来形容干事情时,从道义出发,为了正义的目的而勇往直前,不能犹豫。义,道义;反顾,向后看。
成语故事逾淮之橘的故事 春秋时期,齐国大夫晏婴奉命出使楚国,楚王见他矮小就嘲笑他,抓一个小偷说是齐国人。晏婴回答说:人们都知道橘树逾淮为枳,齐国人...
成语故事三纸无驴的故事 在《颜氏家训》的《勉学》篇中,记载了一则博士买驴的笑话。 从前有一个自以为是的文人被人戏称为博士,他上街买了一头驴子,按当时的习惯,...
成语故事远水不救近火的故事 战国初期,鲁国与强大的齐国、晋国、楚国相邻,鲁国的国君鲁穆公担心齐国侵略鲁国,便相结交晋国、楚国两个强国,希望以后鲁国遭到齐国侵略的...
弘治十二年(1499年)皇帝朱见深的第五子就藩青州,称衡王。 当年,衡王过寿,发出告示:寿礼最珍者,请首席首座。届时,青
关于勤学的成语故事成语故事:孜孜不倦成语“孜孜不倦”源自《论语·述而》:“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意为勤奋不倦,不知疲倦地学习。相传春秋时期,闵子...
成语故事柳暗花明由于坚持主张抗金,陆游多次受到主和派的攻击。公元1166年,四十二岁的陆游被免了官。 报国无路,带着满腔的悲愤,陆游回到了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
【注音】p liǔ zhī zh 【成语故事】晋代尚书右丞顾悦与简文帝同岁,文帝头发全黑,而顾悦头发全白了。文帝问他为什么头
春秋时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材料制造的,把竹子破成一根根竹签,称为竹简,用火烘干后在上面写字。竹简有一定的长度和宽度,
【成语】:雪泥鸿爪 【拼音】:xuě n hng zhǎo 【解释】:雪泥:融化着雪水的泥土。大雁在雪泥上踏过留下的爪印。比
【拼音】hng sh ling shū 【成语故事】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掉六国之后,日益骄横,对儒生横加指责,认为任何人都不如
【拼音】qu jīn m y 【成语故事】东汉时期,太守杨震为人正直,清正廉洁,从来不收受别人的贿赂。受他举荐的昌邑县令王
【成语】不知肉味 【拼音】b zhī ru wi 【释义】原指被美妙的音乐所陶醉,因而辨不出肉味。后形容专心学习,吃东西辨
成语故事受宠若惊的故事 唐太宗时期,官吏卢承庆奉命调查漕运船只失事的责任问题,先后三次给漕运官更改考评政绩中下、中中、中上,该官吏表现出宠辱不惊。...
【成语】朝云暮雨 【注音】zhāo yn m yǔ 【解释】暮:傍晚。早上是云,晚上是雨。原指神女的早晚变化,旧时用以喻指
战国时代,齐国为了和赵国加强外交关系,就派使臣访问赵威后。赵威后接过使臣的献礼,还没打开信,就先问使臣说:贵国的情形
成语故事噬脐何及的故事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楚文王向邓国借道攻打申国,邓国的国王邓祁侯是楚文王的舅舅,他亲自迎接楚文王,他的儿子要父亲提防这个外...
【拼音】hu bāo shēng tūn 【成语故事】唐高宗时,河北枣强官吏张怀庆不学无术,爱好舞文弄墨,他把李义府的五言诗各
关于诚信的成语和故事成语:“言而有信”成语“言而有信”源自《论语》中孔子的言论,“言必信,行必果,胫胫然有民”。这句话表达了一个人说话应该讲信用,言出必行,不轻...
战国初,魏文候任用李悝为相国,厉行改革,加强统治。他实行保护农民利益和发展农业的平籴法。所谓平籴,就是国家在丰收年份
【拼音】jī shān zhī ji 【成语故事】西汉末年,小有才气的薛方一度担任郡椽祭酒,朝廷多次想起用他,他都不愿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