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帖晒晒 周瑜谋略:南郡会战

0人浏览日期:2022-02-18 18:22:20
  三国历史一直都是大家晶晶乐道的话题,今天三国历史频道就给大家来说说三国,如果有什么问题欢迎大家讨论

这些观点经不起史料的推敲。而实际上,周瑜在南郡会战中表现的军事才华不亚于赤壁之战。

老帖晒晒 周瑜谋略:南郡会战

  一、夺取南郡的战略必要

  夺取南郡,对于孙、刘两个利益集团来讲,都有战略上的必要意义。

  从地理位置上看,南郡跨长江两岸,是赤壁之后重荆州的战略重心。刘表时代的荆州州治襄阳就在南郡境内,上游的夷陵(曹操以此设临江郡),与益州巴东郡接壤。南郡不仅是荆州的腹心,也交通着扬州和益州。得南郡则得荆、益,不得南郡则赤壁之战的胜果不能巩固,长江天险仍“与操共之”,东吴没有真正的安全。

  自然,曹操不肯放弃荆州,孙刘两家也都想得荆州,赤壁之战后,三个势力集团的争端集中在了南郡。于是,孙刘两个集团事先做出了分工(也为方便日后利益分配做了事先约定)既刘备取江南四郡,周瑜在刘备协助下取南郡。

  有人说周瑜应该趁机强夺江南四郡,把南郡甩给刘备,这种想法十分幼稚。曹操重兵仍在荆州,面对共同的安全危机,刘备兵力虚弱,常败少胜,让刘备一人抵御曹仁,则把双方都逼入死路。

  双方既为联盟,必然经过协商,最后达成由孙吴一方去啃这个硬骨头。同时,双方各得其所,刘备避重就轻占领江南偏僻地区,周瑜去争取荆州腹心的战略要地,这是双方协商的结果。

  二、曹操的大包围战术

  失去荆州等于失去平定江南的机会,所以曹操决不会放弃南郡。有人认为,赤壁之战后曹操身赴谯县,安排扬州军务,这说明赤壁之战后曹操的战略重心转移到扬州。其实,以曹操的谋略,身赴扬州增兵作势,正是牵制东吴的兵力,配合荆州战区的战事。

  荆州曹军在战斗力上仍保有绝对优势,参与南郡会战的曹操部将,除坚守南郡郡治江陵城的曹仁外,还有徐晃、乐进、满宠、文聘、李通诸人。徐晃先在荆南郡北部平山匪叛乱,而且协助曹仁守江陵。乐进、满宠、文聘、李通等人分驻南郡外围,接应援助曹仁、徐晃,对攻打江陵的孙刘联军构成大包围。

  《三国志》中记载:

  曹仁:“从平荆州,以仁行征南将军,留屯江陵,拒吴将周瑜。”

  徐晃:“后从平荆州,留屯襄阳,击关羽、苏非等,皆走之,南郡诸郡山谷蛮夷诣进降。又讨刘备临沮长杜普、旌阳长梁大,皆大破之。”

  乐进:“从征荆州,别屯樊,讨中庐、临沮、宜城贼。又与满宠讨关羽于汉津,与曹仁击周瑜于江陵。”

  文聘:“太祖先定荆州,江夏与吴接,民心不安,乃以聘为江夏太守,使典北兵,委以边事,赐爵关内侯。与乐进讨关羽于寻口,有功,进封延寿亭侯,加讨逆将军。又攻羽辎重于汉津,烧其船于荆城。”

  李通:“刘备与周瑜围曹仁于江陵,别遣关羽绝北道。通率众击之,下拔鹿角入围,且战且前,以迎仁军,勇冠诸将。”

  满宠:“建安十三年,从太祖征荆州。大军还,留宠行奋威将军,屯当阳。”

  上述史传虽然时间记载不明确,但对比一下,我们可以注意到,徐晃、乐进、文聘的传记中都一个“又”字。

  这个“又”字非常关键,魏人修史讳言其败,“又”字之前,是曹操初得荆州时的事迹;“又”字以后,是赤壁曹军战败后,与孙刘联军刘峙时的事迹。

  而且这些传记中都提到“击关羽”,如果不放在一起看,就看不出何时“击关羽”?甚至有的文章误以为“击关羽”是刘备入蜀后,关羽驻屯南郡期间的事情,但将上述记载结合考虑,又注意到“又”的含义,可以归纳出“击关羽”是两次战事:

  其一,曹操初定荆州,关羽与刘备分头沿汉水南退,乐进、文聘、徐晃于寻口讨关羽、苏飞。

  其二,曹操败走中原后,周瑜、刘备攻南郡,关羽作为阻援部队,配合周瑜、刘备“绝北道”,乐进、文聘、满庞于汉津、荆城打败关羽。

  顺便说说这个苏飞是谁?《甘宁传》记载了黄祖都督苏飞,帮助甘宁投吴,有恩于甘宁。孙权讨伐黄祖,苏飞为吴军所获,甘宁为其求情终免一死,而苏飞却逃离东吴。这个苏飞是黄祖部下,想必精通水军,从东吴逃跑后,很可能又逃回荆州。而当时正赶上刘表死,曹操南下,他很可能投奔刘备,与关羽同领水军。

  而李通,当职的官职是汝南太守,虽然汝南不在荆州,但也参加了南郡会战,职责是接应曹仁。但《三国志》上只担李通手拔鹿角的勇猛,没有提具体时间,也没有提这次接应曹操是否成功。这些“迎曹仁”行动,未必是曹操从江陵退走时的接应。

  曹兵实力强大,由南到北屯在江陵、当阳、夏水、襄阳等地,随时听令于曹操的统一布署,接应曹仁或发起联合作战。

  三、孙刘配合作战

  根据历代战争中的经验,做为攻城、攻点战役,攻方兵力一般要是守点兵力的好几倍。而孙刘联军攻取南郡时的情况如何呢?

  曹操派在荆州的具体兵力虽不得而知,但有六位名将参战,不论总兵力,不是曹仁、徐晃驻守江陵的人马,都不可小视。

  而赤壁之战孙权给付周瑜的兵力只有二万多,赤壁之战胜又把韩当调到舒县等地,接应占山为王、反对曹操的袁术旧将陈兰、梅成等人。刘备兵力不足两万,还要分出一部分夺取和维护江南四郡。两军的总兵力,估计与江陵守军力持平,而远远不敌荆州曹军总兵力。

  面对这种形势,孙刘联军的共同战术设想是攻点与阻援相结合。

  《周瑜传》引《吴录》曰:“备谓瑜云:‘仁守江陵城,城中粮多,足为疾害。使张益德将千人随卿,卿分二千人追我,相为从夏水人截仁后,仁闻吾入必走。’瑜以二千人益之。”

  由此可见,周瑜主攻江陵,刘备、关羽做为阻援部队,协助周瑜断曹仁北归之路。切断江陵与襄阳之间的联系,使曹仁处于孤立地位,不得不争取突围退兵。

  两军还互换了部下,周瑜分派二千人给刘备,刘备把张飞派到周瑜麾下,更加巩固了双方的合作。

  刘备一支队伍比较机动,从史料年看,他曾为做断后部队,也曾围攻江陵。刘备主动协助周瑜的目的,是为了争夺南郡地盘。他似乎并不认真执行断后任务,而是在南郡西北部发展自己的势力,任命了临沮长杜普、旌阳长梁大。

  刘备为什么急于在这时发展?因为夷陵已经被吴军抢占,只剩临沮一带是进益州的道路。后来关羽为吕蒙所败逃回益州路上,就是在临沮附近麦城为吴军擒杀。不过,杜普、梁大都被徐晃所败,刘备自然失去了新得之地。

  四、周瑜作战布署-第一阶段

  周瑜的布署分为两阶段:

  第一阶段,派甘宁占领夷陵,引曹仁分兵去救,削弱曹仁兵力,并趁机在长江以北建立大本营。

  第二阶段,逐步消灭南郡、江夏境内各地曹兵的有生力量,与刘备军互相配合,切断江陵与援军的联系,从阵地战逐步转为围城战,使江陵成为孤城,迫使曹军退兵。

  先说第一阶段。

  赤壁之战孙刘联军追讨曹兵至南郡,然后在江南岸集结,周瑜先派几千人试锋江陵,曹仁表演一番精彩抵御战。

  “瑜将数万众来攻,前锋数千人始至,仁登城望之,乃募得三百人,遣部曲将牛金逆与挑战。贼多,金众少,遂为所围。长史陈矫俱在城上,望见金等垂没,左右皆失色。仁意气奋怒甚,谓左右取马来,矫等共援持之。谓仁曰:‘贼众盛,不可当也。假使弃数百人何苦,而将军以身赴之!’仁不应,遂被甲上马,将其麾下壮士数十骑出城。去贼百馀步,迫沟,矫等以为仁当住沟上,为金形势也,仁径渡沟直前,冲入贼围,金等乃得解。馀众未尽出,仁复直还突之,拔出金兵,亡其数人,贼众乃退。矫等初见

  出人头地建奇功

仁出,皆惧,及见仁还,乃叹曰:‘将军真天人也!’三军服其勇。”

  《三国志集解》中,姜宸英在此评注道:“此有饰词,仁岂公瑾之敌哉?”吴军本来就是做试探性进攻的,以侦查敌情为目的,自然稍试辄退。虽然在魏书的粉饰下,曹仁似乎得了一回便宜,但以后,曹仁的后处境就渐渐不妙了!

  吴军一方,甘宁提出建议“径进取夷陵”,被周瑜认可。周瑜与甘宁的这一共同谋划,有非常的战略远见。

  首先,夷陵是江陵的护城,曹仁失夷陵则失角掎之援。

  其次,夷陵进入益州的通道。当时曹、刘、孙三方都有进占益州的打算,谁先得夷陵,就先得取益州的机会。曹操初定荆州,益州牧刘璋已派张松向曹操做出归顺表示,所以当时的益州名义上是服从中央的。而东吴占据夷陵,意味着曹操对益州的影响力大大降低。

  再次,占领夷陵后,曹仁必分兵去救,利于吴军将曹仁偏师逐个消灭。而且夷陵地狭多山,曹仁的骑兵优势不能发挥。

  投入南郡战场的曹军,显然有明显的骑兵优势。其一,曹仁既便在曹军诸将中也以骑马见长,从片徐州期间,“仁常督骑,为军前锋。”官渡之战期间,“使将骑击备。”(见《曹仁传》)其二,李通传提到李通在南郡战场上曾经“下马拔鹿角”,既然孙刘联军设置大量鹿角,也从侧面说明曹仁拥有大量的骑兵。而吴军的擅长,不仅是“南人长舟船,北人长鞍马”。由于东吴常年与山越作战,所以吴军山地战能力很强。把曹军引到夷陵这个地势封闭的地区,可谓关门击犬。

  甘宁领数百兵卒,很快得手夷陵,曹仁派五六千人包围夷陵,甘宁向周瑜告急。这时吴军中很多人反对分兵请救,害怕分兵之后曹仁趁机来攻。这时吕蒙建议:“留凌公绩,蒙与君行,解围释急,势亦不久,蒙保公绩能十日守也。”吕蒙的建议支持了周瑜解夷陵围的决策,也为本营守将提出人事安排。甘宁与凌统有杀父之仇(说不定甘宁平素人缘就很差,所以众将都反对救他),留下凌统守本营,则将吴军内部两派系分开,各自承担重大责任,都不敢怠慢军职。而且这种安排不适合由周瑜提出,主帅提出则同偏袒一方之嫌,吕蒙的建议实际上是替周瑜解了围。

  周瑜身赴夷陵救甘宁,既是事先的计划,也是非常大胆的决策,在谋略作风上,与曹操在官渡之战时舍本营而亲自领兵夜袭乌巢有些相似。果断出兵,迅疾取胜,敌军“所杀过半”,趁夜遁逃。吴军威风大行,趁机将势力范围扩张到江北。这一举动也影响到了益州,史载,当时益州守将袭肃便闻风向周瑜投降。

  五、周瑜作战布署-第二阶段

  在北岸相峙时期,曹操派遣多路人马由北向向,协助曹仁,并平定荆州各地民变(这些民办是否与孙刘联军有合应,已无史料可查)。孙刘联军互相配合实施攻点与阻援结合的战术,于是形了大包围中有小包围的的格局。

  但是否刘备军承担了全部的阻援任务?答案是否定的。从“相为夏水截仁后”看,既是“相为”,可见刘备、关羽只承担部分“截仁后”的任务。同时由于刘备、关羽军力弱,这一期间多次战败。关羽曾被乐进、文聘、满庞联合击败于汉津,失去辎重,又在荆城败烧毁船只。刘备占领的临沮、旌阳等地则很快被徐晃收回。实际上,清剿南郡各地曹军的任务只能由吴军主要承担。

  不仅如此,阻援失利很容易造成战局成胶着状态。“相为夏水截仁后”的设想,由于刘备、关羽的战败,造成整个南郡-江夏战场被切割成几个孤立的战术单元。

  四境皆敌,联军内部又常不合作,虽然史书的记载也只是提纲携领,但可以想象为时一年有作的南郡会战一定是乱成一锅,局部小战不断,战事惨烈。

  《周瑜传》载,“宁围既解,乃渡屯北岸,克期大战。瑜亲跨马擽陈,会流矢中右胁,疮甚,便还。后仁闻瑜卧未起,勒兵就陈。瑜乃自兴,案行军营,激扬吏士,仁由是遂退。”

  “克期大战”、“跨马擽陈”等表明这时的战争是阵地战,究竟是周瑜邀击曹仁,还是曹仁以攻为守,就不得而知了,这个约期大战发生具体时间更无从知晓。但可以认证的是,正是有了无数次阵地战的基础,才使周瑜得以将曹仁围困在江陵。

  这段记载还说明周瑜个人在战局发展的中的重要性。周瑜受伤就曹仁就得了大机会,占了主动。周瑜重伤之下能做的也只是“案行军营,激扬吏士”,也就是露露面,说上几句类似“同志们好,同志们辛苦了”的话,却竟然能使势态发生扭转。曹仁本来有很好的机会,但也只能“由是遂退”。不过这个“遂退”应该并非最终的退兵,而是某次战役的暂时退兵。

  六、孙刘双方的战后利益划分

  到了建安十四年底,曹仁损失惨重,不得不弃城突围回到襄阳。孙权任命周瑜为南郡太守,治江陵。程普为夏太守,治沙羡。

  南郡会战历时一年有余,曾有人批评周瑜“花一年时间才打下来”,但分析过南郡会战的双方力量对比,周瑜能用一年时间夺取南郡(也包括部分江夏郡),的确是军事上极大的建树。

  赤壁之战后,刘备、孙权借机发起多支反攻力量,大都为曹操所败。孙权先后在合肥、濡须战败,韩当赴庐江郡接应陈兰、梅成被臧霸击败,关羽的“汉水别动队”为曹军所败,刘备名为断后,实为抢地盘结果也是无功而返。而刘备、赵去南下征四郡为传檄而定,四郡只也是做出顺归的表示。所以,赤壁之战后孙刘两家多次针对曹操的反攻中,只是周瑜是唯一的胜者。

  而在曹操一方,曹仁不但没有因战败受罚,反而表彰他征战经年,辛苦维持南郡,“太祖益壮之,转封安平亭侯。”

  正因如此,夺得南郡使周瑜名威一时。同时,在与盟友利益争夺中,南郡会战使东吴成为最大的得利者。

  刘备虽然得到江南四郡,但四郡地处偏远,没什么战略意义。刘备本人驻守长江南岸的油江口,并不能控制四郡,除令赵云驻地桂阳郡防备叛乱,诸葛亮驻在长沙临烝“调赋税”,刘备在江南四郡几乎没有驻兵,驻守四郡的仍然是原有兵吏。所以,四郡吏长并不诚心归服,叛乱时有发生,曾发生过武陵太守金旋和桂阳太守赵范和谋反事件。

  吴军一方在赤壁之战期间,驻兵占领了江夏郡的夏口等地,和南郡的东部。南郡会战期间周瑜在刘备军的配合下占领了夏口汉水流域,和南郡大部分(南郡北部襄阳等城外仍在曹军占领下)据有南郡、江夏的大部,可以意味得到荆州,所以时人常以“抚定荆州”称颂。“扬国威德,华夏是震,蠢尔蛮荆,莫不宾服。”(《周瑜传》)“曹仁退走,遂据南郡,抚定荆州。”(《吕蒙传》)

欢迎大家继续关注三国历史频道,阅读更多三国故事/历史/人物事件!

三国第一红颜祸水邹氏下场如何剪烛西窗与寓言故事有关的成语故事技术粘住俊俏女 妻荣子贵合家欢董其昌遇仙名剑的诞生梁启超与孙中山的恩怨情仇林小暖你就是那冬天里的一把火血溅藏魂伞西伯利亚“挖尸人”,挖出来的95%都被销往中国!灰小子和公主相爱了角马王国的新生聪明的兔子选馒头还是选金币:姐妹俩诸葛亮重用马谡的深刻用意小狐狸买手套歹刘黄的传说科学家贝尔的故事魏明伦和董卿的忘年交小草和大树聪明懂事的孩子:豆孩子拾到的东西空前绝后的治世能臣------曹操桃园三结义为何刘备是老大一毛不拔的成语故事发蒙振落的成语故事金翅鸟为什么那样美丽树妈妈的庇护的故事十面埋伏的故事悬石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