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生育了九个子女,长大成人的,就姐(排行七)和我(排行九)两个,我的七个哥姐都在襁褓中或幼年夭折了。
上世纪的三四十年代,社会混乱,国破家亡,自然灾害频仍,饿殍遍地,人们挣扎在死亡线上。有部电影《一九四二》,就是反映的那个年代。可在我们这儿,上辈的老人,嘴上一说,就是民国三十二年(一九四三年),这么这么饿死人,树皮吃光了,树叶吃光了,实在没啥填肚子啦,就吃坩子土(也称观音土),屙不下来,用棍儿剜,把人都活活地憋死了。有的人,肚里没一点东西,拄着根棍子,东倒西歪地往前挪,没一点儿力气了,眼一黑,“扑咚”一下,栽到地上,断气了。
更雪上加霜的是,瘟疫流行特别厉害,缺医少药,医疗条件根本无从谈起。尤其到夏秋交际,瘟疫暴发期,皮包骨头的婴幼儿,缺乏营养,体弱少食,抵抗能力极差,就大劫临头了,十有七八,难逃噩运,被病魔夺命早逝了。当地流传的“立了秋,嫑(当地念rou,扔的意思)满沟”的民谣,就是真实的写照。饿疯了的野狗,瞪着红红的眼,撕扯着婴儿的尸骸,大口地呑咽着。有的狗,还叼衔着孩子的一条大腿,跑回到村户家里。每当听到老人叙述的这些细节,那么瘆人,吓的小孩,毛骨悚然。
为了保住孩子的小命,为有个后续的根苗,老人心焦如焚,想方设法,求神拜佛,烧香磕头,求这山爷,跪那山奶。给孩子起个名字,也是什么“天保”、“扎根”,求老天保佑,留下根苗;“药狗”(意,有药,不能让狗吃了)、“白信、红信”(砒霜),警天狗不食,保全婴儿;“腌臜”、“臭蛋”,告阎王别收,此孩非洁。
然而,无济于事,善良的冀盼是愿望,残酷的事实是现实。多少孩子还是未明世事,便带着天真,含恨而去。
在那个年代,那样的环境下,母亲接连生养了六个子女,一个没保住,都先后跑了(当地忌讳死字)。按娘的原话说,“伤透了”。
在娘讲给我的往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二姐,三哥和四姐的事啦。
二姐长到四岁了,一双大眼,水灵灵的,弯弯的眉毛,白生生的脸蛋,很耐看。可偏偏得了当时流行的一种大肚子脾病(我不知道是不是这个脾字,也不明白这种流行病的情况),听娘的描述说,得了这个病,是肚子胀大,在表皮就能摸到,肚里有一硬块。
为了给孩子看病,娘背着姐姐,去八九里外的一个村里,求一土先生(那时对医生的称呼)给医治。那医生也不是什么高招,更不用什么麻醉药,就是用一根三棱针,活生生地在孩子肚皮硬块上生扎。照先生的话讲,就是把这硬块病肉扎烂,不能让它再长。
扎针的时候,娘把姐搂得紧紧的,还有旁人帮着摁牢双腿,怕孩子挣扎。姐姐疼的哇哇直叫,一头一头的汗,湿了衣服。哭哑了,没劲了,孩子身上软瘫了。
姐姐的肚皮上渗着血,那一针针扎在孩子的身上,却一针针疼在娘的心上。每隔五七天,就要再去扎一次。孩子的血痂还没掉去,就要再受痛苦。
每次离家要走的时候,二姐就躲在墙旮旯,门后边,硬是拉不动。娘就吓唬她,“你不去,狗就把你吃了。”孩子吓的哭半天,才被强拉硬扯地抱去了。
一路上,姐姐趴在娘的肩头上,一声不吭,脸寒丝丝的,眼里噙着泪。每扎完针,离开先生家,回来的路上,姐姐似乎忘了疼,脸上露出点笑意,开始哼哼了,并哀求娘说,“咱可不来了,啊,娘,中不中?”
娘无奈地说看假话,哄着孩子,“不来了,不来了。” 可下次还得来啊……。就这样,扎了十来次,还没治好,二姐在痛苦的呻吟中,走了……。
娘在给我说的时候,语调很慢,也很低,眼神直直的盯着前面的一个点,似看非看的,有点儿呆滞,沉浸在痛苦的回忆中。我偎在娘的身边,吓的瞪着眼,缩着脖子,不时打着哆嗦,心里呯呯真跳。
还有我的三哥和四姐。三哥的名字叫牛儿,很聪明,长的虎实实的。三岁上,学认字,五岁了,能认三四百字。春天暖和了,跟着爷爷去菜园浇园,爷爷不停地绞着辘轳,他就跑到菜畦边,去看着,水流到头了,他就喊一声。
爷爷改换了另一畦儿,他再看着,帮爷爷干活。菜园的井边栽有一棵杏树,小杏虽恁大了,可还是青的,不能吃。他让爷爷给他摘了一颗,一咬,不好吃,扔了。
晌午回到家,吃饭的时候,他突然说,“小杏儿,酸溜溜,咬一嘴,我就嫑(rou)”。大人感到很惊讶,这孩子太聪明了。有个很有学问的亲戚来我家,看到他,说,这小孩不一般,很有福相,长大能成大器的。全家很喜欢,也寄托了无限的希望。
老天不睁眼啊!就在三哥五岁那年,四姐也三岁了,一场流行病袭来了。孩子烧的不睁眼,奶奶在神像前燃上三柱香,头拱着地,磕头祷告,求神保佑。然后,从香头上磕下香灰在茶碗里,倒上温水,给孩子灌了下去。
爷爷急得转了一圈又一圈。娘怀抱着烧得滚烫的孩子,眼睁睁地看着孩子一翻白眼,头一歪,死在娘的怀里……。就这样,三天两个孩子,都没了……。
娘绝望了,气疯了,躺在地上翻不浪打滚,悲天怆地。又在炕上躺了三天,不吃不喝,泪哭干了,心也碎了。
姐姐降生了,第七胎了 。娘不堪回首往事,心里乱作一团,很是茫然。然而,不知娘何时、从何处,听何人的指点,在迟疑片刻后,竟心一横,毅然拿起剪刀,把姐姐的右脚小趾剪掉了。这样,伤残的孩子阎王爷就不要了。
可怜孱弱的小生命,来到人间,刚睁开双眼,还没看到世界的精彩,就遭受了人生的磨难;呱呱坠地的第一声啼哭,便成了向命运抗争的宣言。当然,娘也受到家人的责备和不解,以及遭到外人异样的目光。
第八胎,我上面的姐姐,生下后,娘不再忍心了,没敢再下剪刀。可怎想,这个姐姐又没留住,还是跑了。
笫九胎,就是我了。那年,娘已四十一岁了。终于见一男孩了,添丁增口,全家人的喜悦自不用说,爷爷奶奶都近七十了,才见到孙子,高兴得不得了。
可娘高兴不起来,以往的一幕幕,又在脑海中一遍遍回放着。她受的打击太大了,伤痛太深了,所以,担惊也更重了。
…… 不行,还得剪!娘一“狠心”,忍着产后的疼痛,翻了一下身,从被子角上拽了一块套子(棉絮),在炕边的煤火上燃成灰,放到手边,又从炕蓆下摸出剪子,在火上烤了烤,稍停,不烧了,从包着我的布片中,抽出我的小脚,一咬牙,“咔吃”一下,把我的左脚小趾剪掉了。
娘从剪头上捏起那比绿豆粒大的嫩肉块,扔到火里,“啪”的一声轻响,冒起一缕儿青烟,算给阎王爷报了一个知信。娘又忙捏点套子灰,摁到我那冒出点儿血的脚趾根上。
“娘,那时我哭了么?” “咋能不哇一声。” 娘好象心不在焉地回答我。我小时,不知问过多少遍这样的话。
为了保住我的小命,奶奶给我起名字,叫“系儿” (ji,拴住的意思),牢牢拴住,可不能让我跑了。
我家乡的习俗,孩子满月后,产妇要抱上孩子,回娘家住几天,叫做“住满月”。
我的“待遇”“规格”,可比别人高多了,不但在姥姥家住了满月,在爷爷奶奶的安排下,还住了老姥姥家(父亲的姥姥家)、姑姥姥家、姨姥姥家等五六家亲戚,前后一个多月才回来,沾了许多家的福气。
为了我,老人真是想尽了法儿,还演出一场自导自演的滑稽剧。姑姑故意把我“偷”走,抱到另一家藏起来。娘到屋里一看,没了孩子,就从炕上拿起我的一件小棉袄,用小擀杖挑着,走出家门,沿村里的街道走一圈,边走边喊,“谁偷走俺的孩子啦,快给俺送回来吧!”
转了半天,回到家,一看炕上有了孩子,再到院里,仰起脸,对着天,大声喊三声,“俺的孩子回来了!”
我曾问母亲,“你不知道是姑姑把我抱走了?”
“咋不知道,那是说好的。”
“那为啥你还漫街乱找?”
“这是老人留下的一个破法儿(破,是破除的意思)。”
我至今都没弄明白其中的奧妙,这或许也算是“失去”一次吧。
不知真是老天的恩赐,还是我姐弟俩的命大,抑或是托了众亲邻的福,也许就是巧合,总之,姐和我长大成人了。
我小时曾想,要真有什么冥冥灵气,娘怎么就没给那七个哥姐,剪了脚趾呢?要都成活了,我家多热闹,多幸福啊。
我慢慢长大了,全村人及亲戚,都知道我是“老生子”,很娇养的。
可从我懂事时的记忆中,娘对我管教是很严格的。她从不让我睡懒觉,甭管冬夏,大人起床,我也得起。大人干活,我也得跟在屁股后面,能干点小活,就得干。不能跟人家搁气打架,更不许噘(骂)人。娘常说,娇养吃,娇养穿,不能娇养不干活,不能娇养不成器。娘给我讲过很多故事,教育我怎样做人,如何处事。
娘在晚年常说,“我知足了,总算把你和姐姐养大了。现在也看到第四辈人了,以前想都没敢想,能过上今天的好时光。” 娘九十上过世了,爹也活了九十一岁。
人有先天性的身体缺陷,也有后天性的因事故或灾难的伤残,而我姐弟俩却是那个年代的烙印,在我们身上的具体体现。正如中国女人,从五代开始,一千多年的裹脚史一样,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悲惨。
我诅咒上世纪的那个年代,但我从没因母亲剪了我的脚趾,而对母亲有丝毫愚昧、荒唐之类的抱怨。相反,我倒感谢母亲的“狠心”,使我姐弟俩存活下来。姐也是同感。这是天之使然,母之定然,理之存然。
每当看到残缺的脚趾,就想起娘,想起娘的艰辛凄苦,心中良久良久不能平静下来……。
朋友结婚。母亲从乡下背了两床七斤重的棉絮,火车、汽车,辗转而来。出了汽车站,还有一段很远的路。母亲舍不得打车,气喘吁吁地走了四十分钟,才走到家。朋友哭笑不得,指...
那双沟壑丛生、粗糙干硬的手,牵引的却是我柔暖光滑的一生。母亲的糖尿病越来越严重,导致她的视力迅速下降。我们做了种种努力,去了很多医院都无济于事。哥哥姐姐们商量着...
大年初二清晨,小小的山村还笼罩在一片静谧中。她起床,踩着薄而清冽的晨光,向村外走。那年,她刚刚中专毕业,还在家里等待安排工作。那个小小的土地庙,就在村口,她每天...
小肖上大学二年级,非常渴望能有一双耐克牌运动鞋,每当看到同学们穿着耐克鞋的帅气劲,小肖很羡慕。但是,小肖家境贫寒,父亲因病去世,母亲下岗后每月只有二百多元的生活...
01国庆节回家。四点钟的农村齐齐笼罩在寂静的薄雾中。这天我被咚咚的鼓点声吵醒:大伯家姐姐出嫁了。三下五除二穿好衣服去了大伯家。几位近亲在院子里忙前忙后,姐姐正在...
他是家中的独子,一个乡下的孩子,大学毕业后,来到一个大城市工作。而立之年,他结婚了,在这城市里也有了自己的一个小家,也许是长大了,也许是工作忙,就是很少有时间回...
因为下午两点半有月考,他吃过午饭,翻了一会书,就开始午休。刚刚躺下一会,床头的电话铃响了,是母亲打来的。母亲在电话里说,他下午考试要用的圆规她刚刚已经买好了,让...
2010年5月9日是母亲节。在这天的广播中,我听到了两位妈妈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一位母亲如何帮助儿子戒网瘾。我儿子15岁,正是叛逆的年龄。他学习很好,但自...
“云儿,云儿,像朵花,开在天上笑哈哈;云儿,云儿,像妈妈,一朵一朵爱心大……”这是年轻的巴西妈妈苏珊写给女儿露菲的儿歌。每当母女俩独处时,她们都会唱起这首歌。可...
那天,母亲指着电视上的飞机说:“你小时候说,长大了,要为我买一架飞机,让我想怎么飞就怎么飞。”“我小时候说过这么豪情万丈的话?我怎么不记得了!”我怀疑母亲忽悠人...
不知怎么回事,自她记事起,就觉得妈妈对她很冷淡,这让她备感失落,幸好有爸爸疼爱,这让她有了些许慰藉。10岁那年,爸爸出了车祸,等她和妈妈赶到医院的时候,虚弱无力...
六岁那年,我站在门口的老槐树下,黑黑的小手捧着包子,甜甜地结巴着。她从远处走来,穿着宽大的裙子,长发披肩,高跟鞋踩在巷子里的青石板上,清脆悦耳。 我忘了自己饿...
他出生在一个农民的家庭,很小的时候,母亲就离开了的他。母亲小的时候患过脑膜炎,精神间歇性地会发病,在一个漆黑的夜晚,母亲扔下他和父亲独自一个疯走了,熟睡中的他,...
今年本城流行湘菜,剁椒鱼头更是风靡一时,偶尔有朋友请客点到这菜,我便想起一段关于鱼头的往事。那年那月,我去男友家吃饭,一盘色香味俱全的红烧鱼刚端上桌,男友便一声...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母亲被骗了。早晨10点时,她急急忙忙地回来拿钱包。直到午饭时,她还没有回来。我们边吃边等。终于,母亲神情恍惚地回来了。进门的第一句话是:“总算到...
1.记忆中,我从来没有叫过她妈妈。童年时,她又胖又高的身躯一站到我面前,就挡住了我所有的视线,我就有种莫名其妙的恐惧。她总是咧开嘴,笑着央求我:“叫妈妈!我带你...
将一桌热气腾腾的饭菜端上饭桌,我对儿子千呼万唤。小家伙吃饭总是不情愿,我多次唠叨,连儿子都背过了我的台词。他吃着饭说:“妈妈,你小时候能吃上馒头就最高兴了?”我...
阿兰从小爱吃红烧鲫鱼。每次吃红烧鲫鱼,阿兰妈总是将鱼的中段挟到阿兰碗里,然后将鱼头挟到她爸爸碗里,鱼尾巴挟到自己碗里。阿兰奇怪的问:“鱼头肉也没有,鱼尾巴全是刺...
新疆妈妈周喜花有一对双胞胎聋儿。为了让孩子开口叫一声“妈妈”,周喜花带他们去戈壁、牧场,运用快乐、赏识等教育理念,让孩子用手触摸着她的舌头学说话。母爱似脉脉流水...
30年前,我在大学念书,我常常去台北监狱探访受刑人,我还记住那时候,台北监狱在爱国西路,咱们的方法是和受刑人打打篮球,同时也和一些人聊聊天。 其时,有一位乌黑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