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战前曹、袁双方是如何进行战略决断的

0人浏览日期:2021-12-06 00:41:49
  三国历史作为中国历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着它独特的魅力,今天三国历史频道就给大家来说一说三国中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延大笑曰:“杨仪匹夫听着!若孔明在日,吾尚惧他三分;他今已亡,天下谁敢敌我?休道连叫三声,便叫三万声,亦有何难!”遂提刀按辔,于上大叫曰:“谁敢杀我?”一声未毕,脑后一人厉声而应曰:“吾敢杀汝!”手起刀落,斩魏延于马下。

东汉末年“黄巾之乱”、“十常侍之乱”和“董卓之乱”这三场接踵而来的军政变乱,给了地方势力前所未有的机遇,他们借助天下大乱、皇权暗淡的时机,迅速发展壮大,拥兵自重,成为雄踞一方的诸侯,致使中央政权名存实亡。当时的地方割据势力遍布全国各地,主要有河北的袁绍、河内的张扬、兖豫的曹操、徐州的吕布、扬州的袁术、江东的孙策、荆州的刘表、幽州的公孙瓒、南阳的张绣等十余家。在这些割据势力的连年征战中,袁绍、曹操两大集团逐渐脱颖而出。袁绍凭借袁氏一族广泛的人脉与“四世三公”的影响力,占得了冀州之地,自领冀州牧,后又接连吞并了青州、并州等地。建安三年(198年),袁绍击败盘踞幽州的公孙瓒,雄霸青、幽、冀、并四州,统一了黄河以北的大片土地。建安元年(196年),曹操趁关中大乱之机,将汉献帝迎入许昌,形成“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局面,取得了政治上的优势,并以此广招天下贤能猛士,进一步发展和壮大了自身的实力。建安二年(197年)春,袁术在寿春(今安徽寿县)称帝,曹操即以“奉天子以令不臣”为名,进讨扬州袁术与徐州吕布两大集团,并取得了胜利,同时利用张扬部内讧的机会夺取了张治下的河内郡。自此曹操势力西达关中,东到兖、豫、徐州,控制了黄河以南,淮、汉以北大部地区,从而与袁绍形成沿黄河下游南北对峙的局面。然而,依照《三国志》中的描述,虽然献帝的到来使得曹操具有勤王的名声和所谓的“中央正统权利”,但是其自身的实力并没有得到太多的实际提升,而袁绍所控制的河北四州都是大州且远离中原是非之地,经济并没有受到太大的破坏,特别是冀州号称“带甲百万,谷支十年”,因此其实际的兵力、财力和物力等方面均远在曹操之上。随着自身实力的急剧膨胀,袁绍自然对于曹操独霸中央权利的做法表示不满,不甘屈居于曹操之下,甚至有“代汉自立”的打算,故而积极准备兵马物资,择机同曹操一决雌雄。

官渡之战前曹、袁双方是如何进行战略决断的

《三国志》记载,建安四年(199年)六月,袁绍挑选精兵十万、战马万匹,任命审配、逢纪主持军事,田丰、荀谌、许攸充当谋士,颜良、文丑担任将帅,企图南下进攻许昌。当时,对于起兵讨曹一事,袁绍的部下们意见不一,大致分为以沮授和田丰为代表的“缓战派”和以郭图、审配为代表的“急战派”。缓战派认为:讨伐公孙瓒,连年兴兵,赋役十分沉重,百姓疲惫不堪,仓库积蓄不足,河北的内部情况不容乐观。当务之急应着力减轻百姓赋役负担,抓紧时间发展农业生产、恢复元气。同时,对外献捷天子,若曹操不允,再兴师南下也好出师有名。曹操法令畅行无阻,士卒都训练有素,其个人擅于用兵,长于变化,不会像公孙瓒那样坐受围困,因此断不可轻敌冒进,尽量不与其决胜于一战,而以持久战的方法消耗对方。故应多造船只,修缮器械,或派遣精兵或联合外援,分多路乘虚进行骚扰河南,救右则击其左,救左则击其右,使其军疲于奔命,令其民不得安业。此以逸待劳,在三年之内,河南之地就可不劳而定。但是,急战派则认为:袁绍占据河北四州之地,兵力大大超过曹操,仓储虽不算富足,但也大大优于曹军,兵法云“十围五攻”,此时集结河朔的强兵,以此讨伐曹操,实在易反掌,定可以一战取胜。如果不乘袁军屡战的胜势攻取,待曹操势力壮大后就难办了。袁绍自恃地广兵强、粮草丰足,根本听不进沮授的忠告,并听信郭图等人的谗言,夺了沮授的军权,分给郭图、淳于琼等人。随后,派陈琳撰写讨曹檄文(史称《为袁绍檄豫州文》)便传天下,汇集河北精锐人马大举挥师南下,官渡之战的序幕由此拉开。

了解更多三国故事,欢迎继续关注三国历史频道更多有关三国的内容。

会摇尾巴的狼小鸡球球和小刺猬朋友的信幼儿故事小熊的花店狐仙报恩情辛普森太太和她做的汤梦中的王子若有来生我不愿为人两虎相争的成语故事端节前夕扫房屋由来我拒绝了一个如此爱我的少年要爱护小动物:小金鱼尼莫扁鹊说病阴阳纤人平凡的胖胖张自忠的励志故事花农对联巧讽秀才的故事请扣我奖金它给你的信凳子,别哭了的故事历史上唯一令曹操流泪的女人是谁手机女友小文的新毯子汉末大儒卢植的两个诸侯学生韬光养晦的成语故事青蛙和老鼠击败洛神甄氏的大龄剩女 郭女王的恐怖手段古代神话故事女娲造人大公无私的成语故事小山羊机灵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