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大笑曰:“杨仪匹夫听着!若孔明在日,吾尚惧他三分;他今已亡,天下谁敢敌我?休道连叫三声,便叫三万声,亦有何难!”遂提刀按辔,于马上大叫曰:“谁敢杀我?”一声未毕,脑后一人厉声而应曰:“吾敢杀汝!”手起刀落,斩魏延于马下。
东汉末年“黄巾之乱”、“十常侍之乱”和“董卓之乱”这三场接踵而来的军政变乱,给了地方势力前所未有的机遇,他们借助天下大乱、皇权暗淡的时机,迅速发展壮大,拥兵自重,成为雄踞一方的诸侯,致使中央政权名存实亡。当时的地方割据势力遍布全国各地,主要有河北的袁绍、河内的张扬、兖豫的曹操、徐州的吕布、扬州的袁术、江东的孙策、荆州的刘表、幽州的公孙瓒、南阳的张绣等十余家。在这些割据势力的连年征战中,袁绍、曹操两大集团逐渐脱颖而出。袁绍凭借袁氏一族广泛的人脉与“四世三公”的影响力,占得了冀州之地,自领冀州牧,后又接连吞并了青州、并州等地。建安三年(198年),袁绍击败盘踞幽州的公孙瓒,雄霸青、幽、冀、并四州,统一了黄河以北的大片土地。建安元年(196年),曹操趁关中大乱之机,将汉献帝迎入许昌,形成“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局面,取得了政治上的优势,并以此广招天下贤能猛士,进一步发展和壮大了自身的实力。建安二年(197年)春,袁术在寿春(今安徽寿县)称帝,曹操即以“奉天子以令不臣”为名,进讨扬州袁术与徐州吕布两大集团,并取得了胜利,同时利用张扬部内讧的机会夺取了张治下的河内郡。自此曹操势力西达关中,东到兖、豫、徐州,控制了黄河以南,淮、汉以北大部地区,从而与袁绍形成沿黄河下游南北对峙的局面。然而,依照《三国志》中的描述,虽然献帝的到来使得曹操具有勤王的名声和所谓的“中央正统权利”,但是其自身的实力并没有得到太多的实际提升,而袁绍所控制的河北四州都是大州且远离中原是非之地,经济并没有受到太大的破坏,特别是冀州号称“带甲百万,谷支十年”,因此其实际的兵力、财力和物力等方面均远在曹操之上。随着自身实力的急剧膨胀,袁绍自然对于曹操独霸中央权利的做法表示不满,不甘屈居于曹操之下,甚至有“代汉自立”的打算,故而积极准备兵马物资,择机同曹操一决雌雄。《三国志》记载,建安四年(199年)六月,袁绍挑选精兵十万、战马万匹,任命审配、逢纪主持军事,田丰、荀谌、许攸充当谋士,颜良、文丑担任将帅,企图南下进攻许昌。当时,对于起兵讨曹一事,袁绍的部下们意见不一,大致分为以沮授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