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的谋士排行榜

0人浏览日期:2021-11-25 22:09:41
  历史作为中国历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着它独特的魅力,今天国历史频道就给大家来说一说三国中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本人30岁之前痴迷于猛将的武力,30岁之后才知道武将只是小战术、武器,说白了是人家的器物,枪口对准谁、怎样打、更重要的谋略、战略,智谋远远重于匹夫之勇。

三国时期的谋士排行榜

    排名如下:(派派小说,梅如故)

  1. 贾诩  41分。

  2. 鲁肃、司懿 36分。

  3. 郭嘉、刘晔 35分。

  4. 诸葛亮(前半生) 34分。

  5. 荀攸 33分。

  6. 荀彧 32分。

  7. 沮授 31。5分。

  8. 蒋济 29分。

  9. 董昭 28分。

  10.庞统、程昱 25。 5分。

  11.张纮 24分。

  12.田丰 23分。

  13.法正 22。5分。

  14.张昭、蒯越 21。5分。

  15.陈登 21分。

  16.黄权 20分。

  17.顾雍 19。 5分。

  18.陈宫、许攸 19分。

  19.诸葛瑾 18分。

  20.杨阜 17。5分。

  21.步骘 17分。

  22.桓范 16分。

  23.辛毗 15。5分。

  24.李恢 15分。

  25.审配 14分。

  26.阚泽 12分。

  27.阎圃 11。5分。

  28.刘巴 10分。

  29.马良 9分。

  30.逢纪、张松 7分。

  31.郭图 3分。

  前十强中(截至蒋济),曹魏7人,蜀、吴各1人,诸侯军1人;后十弱中(辛毗起),诸侯军5人,蜀汉3人,吴、魏各1人。三国形势,强弱如何,由此也可见一斑。当然,这个排名也有许多不合理之处。比如,算进了许多无关谋略的政治、军事成绩,并且大谋与小谋拉开分差不明显。

  行文至此,才发觉排名确实不好搞,也才明白为什么每年的高校排名都招来争议一片。在此排名中,呼声较高的陈宫仅在十八名,田丰在十二名;而不为人注意的蒋济、刘晔全入十强。

  纷纷世事无穷尽,

  天

  君疑臣则臣必死 ----姜维

数茫茫不可逃。

  鼎足三分已成梦,

  后人凭吊空牢骚。

  1. 贾诩  41分。

  2. 鲁肃、司马懿 36分。

  提起贾诩,恐怕了解三国的人当中没有人不知道。大多数人心目中的贾诩是个精通谋略,达于算计同时又善于自保的老狐狸。谋贾诩,真正做到了谋己,谋人,谋天下的最高境界。

  然而现在很多人对于贾诩的认识出现了一定的偏差,就是对于贾诩的“谋己”意见颇大,把目光的焦点完全放到了贾诩善于自保这一点上,从这一点发散 思维到贾诩对主公不尽心,不忠心甚至对他的道德品质提出质疑。我的观点是“谋己”与“谋人,谋天下”并不矛盾,甚至前者是后两者的基础,贾诩能在每个新环 境下都能使自己处在最安全的位置,同时为主公献计“谋天下”,这不是谋士的完美模式吗?众所周知,曹操疑忌之心是出了名的,曹操的智囊除了郭嘉早夭,大部 分谋士后期都明智的选择明哲保身,荀攸的装糊涂,程昱上表隐退,以避猜忌,刘晔的大隐于朝,不交时人都和贾诩一样在自保,却都没有像贾诩那样招来那么多非 议,无非是因为贾诩无疑是他们中间最成功的,所以才会聚焦了那么多人的目光。难道谋士一定要想荀彧,崔琰,许攸,娄圭那样最后身死亡破才好吗?
 
 为贾诩辩护后说说我欣赏贾诩的原因,我欣赏贾诩不是因为他善于自保,而在于他的谋略本身,综观贾式谋略,呈现出一种惊心动魄,亦正亦邪之美。

  贾诩,是我在整部三国里看到的智商最高的人。如果像篮球比赛那样用数据来体现一个人的成就,贾诩的每一条计策,几乎都是正确的,听了他的就取得胜利,没采 纳他的就遭到失败。最关键的,他不但善保主,亦善保己,我们看到的最多的是他在前期的出谋划策,加入曹操集团之后,似乎表现不如以前活跃,这正是他的聪明 睿智之处,曹操谋士众多,大多是跟随曹操出生入死共过患难的,而贾诩之前在敌对集团甚至给曹操造成了极大的麻烦、损失(例如给张绣设计,直接导致曹操最爱 的战将典韦,以及长子战死),所以,贾诩不能不低调,以防引起嫉恨(祢衡之死,一方面就是因为太露聪明,遭到曹操身边谋士嫉恨)。贾诩,真睿智之士也,他 的排名一点也不高。

  一个优秀的谋士,不仅要能献好策,还要有能力让其主公接受自己的献策,夫沮授、陈宫之流,虽有计谋,奈其主不听何,这一方面是袁绍、吕布好谋无断,另一方面也是谋士本人缺乏信心。君不见贾诩要张绣追曹操,就敢拍着胸脯说:如其不然,请斩吾首。有这样的信心和魄力,张绣又怎能不对他言听计从。

  实现了谋主(为其所效力的每个主公都提供了诸多良策)、谋己(位至三公)、谋家(荫及子孙),毒士的计策之毒、眼光之毒令人叫绝

  贾诩善谋,这要归结于他能清晰的洞察别人的心理活动,轻易的看穿对方的思维方式,贾诩是一个能把他人的想法玩弄于股掌之中的谋士,是一个比你自己更了解 你的心思的谋士,这无疑是很可怕的。贾诩利用自己对人心和人性的“透视”,总能精确的分析当前的形势,做出正确的战略抉择。同样是利用对人性的“透视”, 贾诩在逆境和困难时还表现出超强应变能力,无论是面对强盗的杀身之祸,周旋于残暴的军阀之间,还是宛城面对曹操的兵临城下,抑或是官渡面对强大的连曹操都 犯杵的袁绍,贾诩总是处在弱势的一方,却反而总是表现出强势的一面,巧计诈强盗,设计保献帝,宛城败曹操,官渡四胜论,实在是让人叹为观止。如果说荀攸的 善于应变是基于他在兵法在军事上的造诣,那贾诩的应变能力则是基于对对手心理活动的透治龊桶盐眨庖坏惚戎斡泄薏患埃文芏床於允值男睦 从而总能审时度势,选择正确的战略策略,却缺乏足够的应变能力,而贾诩不但能做到分析正确的战略局势,而且能在己方处于弱势的危机时刻善于应变,利用对手 的心理使己方(或自己)化险为夷,转败为胜。

  鬼谋贾诩,深沉大智,堪称三国之陈平。

  战略分析能力: ★★★☆

  应变(战术)能力:★★★★★

  “识人”能力: ★★★★★

  谋略精彩度: ★★★★☆

  RP指数: ★★☆

  史评:(诩)庶乎算无遗策,经达权变,其良、平之亚欤!(陈寿)

   “当是时,元恶既枭,天地始开,致使厉阶重结,大梗殷流,邦国遘殄悴之哀,黎民婴周馀之酷,岂不由贾诩片言乎?诩之罪也,一何大哉!自古兆乱,未有如此之甚。”(裴松之)

   我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贾诩,反正我不喜欢。首先,他没有原则,董卓死后,其部将李傕,郭汜欲作鸟兽散,是贾诩劝他们重整旗鼓,杀回京师,从而造成一 场空前浩劫,兵民死伤无数,正如演义里面那句诗:当时诸葛隆中卧,岂肯轻身事乱臣。其次,正如LS所言,贾诩的谋划基本都是战术性的东西,缺乏战略性的谋 划,猪哥未出茅庐已定三分,鲁肃也给孙权提过类似的谋划,提出联刘(开始是刘表,后来是刘备)抗曹,这些都是事关大局的大智慧。更重要的是,贾诩不忠,事 李郭而后弃之,事张绣又劝其降曹,虽然说这两件事做的都是正确的,但折射出其为人不忠不义,还不如临死不降的沮授、陈宫。作为一个谋士,怎么可以劝其主投 降呢?有人说当时曹操势大,张绣式微,投降是最明智的选择,那么比刘备长坂之败如何?难不成彼时猪哥也该劝刘备降操?顺便说一句,三国演义对于谋士的忠诚 度,要求比武士低得多,于禁、魏延都成了反面教材,为了让子更完美,安排他在公孙瓒死后才投奔刘备。

  贾诩、郭嘉、荀彧、司马的谋略不能在一个榜中排名。郭嘉对大战略大方针的贡献在曹营是无出其右的(在曹、袁开战之前就料定结局,在死后依然能不出一兵而平 定北方);而贾诩的帝王谋略比荀彧之辈简直高出了何止百倍(能博得曹操和曹丕在内政方面的绝对信任);司马在战略上的老谋深算和对权利的蚕食,三国中也许 只有曹操能与之匹敌,荀彧在专长方面似乎较吃亏,但他却是曹操南征北战和治理国是过程中别人无法替代的第一谋臣。如此,怎生比法? 

  3. 郭嘉、刘晔 35分。

  4. 诸葛亮(前半生) 34分。

  5. 荀攸 33分。

  6. 荀彧 32分。

  7. 沮授 31。5分。

  8. 蒋济 29分。

  9. 董昭 28分。

  10.庞统、程昱 25。 5分。

 提起郭嘉,恐怕现在熟悉三国的人都耳熟能详了。郭嘉恐怕是三国最具人气的谋士,同时也是争议最大的谋士。一方面,由于以《品三国》为代表的所谓“正史运 动”使很多人都认识了这个才华横溢却英年早逝的优秀谋士。而另一方面,由于众多嘉迷对于其他谋士缺乏了解而造成了对郭嘉的过分吹捧,使得现在的郭嘉也面临 着被神话成另一个演义中的诸葛亮的尴尬境地。个别并不真正了解郭嘉的嘉迷甚至为郭嘉套上了“三国第一谋士”“杰出的军事家”的称号,这些郭嘉承受不起的高 帽子遭到了很多所谓“嘉黑”的驳斥和嘲笑,在下也曾经被嘉迷称做是“嘉黑”的其中一员,尽管我一直认为我只是在还原郭嘉的真实地位。

  众所周知,郭嘉的谋略以险著称,郭嘉的谋略在所有谋士中是最玩心跳的。

  1。曹操东征吕布受挫欲退兵,郭嘉与荀攸却劝曹操强攻,果然击败吕布。

  2。曹操欲与袁绍决战,听闻孙策欲背后偷袭,众人皆惧,唯独郭嘉谈笑间料定孙策“必死於匹夫之手”,劝曹操不必担心,后来孙策果然被许贡门客刺死。

  3。曹操欲打刘备,又恐袁绍背后偷袭,腹背受敌。郭嘉却料定袁绍“迟而多疑,来必不速。备新起,众心未附,急击之必败。此存亡之机,不可失也”。后来果然如郭嘉所料,等曹操把刘备的老婆和兄弟(关羽)都擒来了,袁绍才刚想着慢吞吞的进兵。

  4。征乌桓又是郭嘉力排众议料定刘表是个废物,必不敢背后偷袭,果断劝曹操放弃辎重,千里偷袭,攻敌不备,后来在张辽和田畴的奋死拼杀下,曹操得 以险胜。(个人认为这条计策并不是一条完美的计策,兵贵神速固然正确,但知己知彼却是兵家常识,郭嘉在知己却不知彼的情况下实在过于弄险,差点断送了曹操 的性命,不到万不得已并不可取。)

  除了弄险,郭嘉的另一大优势就是他和曹操的关系,郭嘉为人不拘小节,行为放纵,“不治行检”,多次遭到陈群的非议,但曹操却不以为意,除了曹操 知人善用的因素,更重要的是曹操和郭嘉是一类人,都不是君子而是真小人,曹操和郭嘉的性情相投使得郭嘉在为曹操谋划时更加如鱼得水;别人不好开口的,郭嘉 敢于说;别人说了曹操不信的,郭嘉出面就能使曹操吃下定心丸。能取得老板最大程度的信任,这实际上也是一种本事,郭嘉正是利用这种信任来引导曹操每次都做 出最正确的决策。这方面的代表谋略有:

  5。曹操久攻二袁未果,军心具疲,郭嘉站出来帮犹豫不决的曹操下了决心,先征刘表,静待二袁内讧,撤军为上,曹操于是“听话的”撤了兵。

  6。官渡前,以孔融为首的投降派叫嚣袁绍强大不可战胜,而以荀彧郭嘉以及后来的贾诩为代表的主战派则判断袁绍不过是外强中干,郭嘉此时提出“十胜十败”,大大增强了曹操的信心。

  从以上几个郭嘉的代表谋略我们可以分析出郭式谋略的几个特点:

  1。郭嘉确实敢于弄险,善于弄险,而郭嘉弄险的基础是郭嘉思维敏锐,眼光犀利,判断力优异,对于对手的心理特点把握的精确到位,并借此对局势做出正确的判断和精确的把握。换作在考场上,郭嘉做选择题肯定是最拿手的,他总能摸透出题人的意图,选择对的答案。
 
2。郭嘉最大程度的利用和曹操性情相投的优势确立了曹操对自己的信任,进而把这种信任利用到为曹操谋划或谏言的过程中,使曹操乖乖的听自己的话。这是郭嘉独有的优势,是荀彧贾诩刘晔等其他谋士所不具备的。

  3。无论是征吕布,还是打刘备抑或是“十胜十败”,郭嘉的谋略大多是基于小范围的战略层面,而很少深入到战术层面上去,换句话说,郭嘉擅长对局势 做出正确的判断,分析“该不该打”,而具体“怎么打”“从哪打”,郭嘉就很难插得上话了,这也暴露出郭嘉在战术上的应变能力不足,这在官渡之战的过程中郭 嘉的这一缺点彰显无遗,官渡之战前期,曹操面临巨大困境,而郭嘉此时却如失踪一般,相比之下,荀攸,贾诩甚至是刘晔等人却面临困境献计献策,大放光芒。总 结一下就是郭嘉“先手”的能力很强,但缺乏“见招拆招”的本事。

  4。由于第3点的分析我们知道郭嘉应变能力欠缺,这也导致了郭嘉众多谋略中鲜有“救曹操于困境中”的谋略,再者郭嘉的战略层面的分析又只是小范围 的局势判断,这在荀彧大而兼及天下,小则细致入微的的战略分析能力面前又显视野不够开阔,这两个缺点使得郭嘉的谋略在重要性上比其他几个曹营谋士稍逊一 筹,这也被很多“嘉黑”(包括我)落下了郭嘉“锦上添花有余”的话柄。

  总体而言郭嘉思维敏锐,善于洞察对手心理活动,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一流,善出险招,计策的精彩度是所有谋士中最高的,同时他又善于利用曹操对自 己的信任来“掌控”曹操,引导曹操做出正确的决策。缺点是战术层面的应变能力和军事行动力不足,这也注定了郭嘉不是一个以军事著称的谋士。而天生奇才的郭 奉孝在207年早逝,年仅38,郭嘉的夭折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的发挥和我对他的排名,但某些嘉迷所宣扬的有郭嘉在,曹操便可破周瑜,灭刘备,避免赤 壁之败,统一中国,这未免就YY过头了。

  战略分析能力: ★★★☆

  头破血流。不撞南墙不回头。

  应变(战术)能力:★★

  “识人”能力: ★★★★☆

  谋略精彩度: ★★★★★

  RP指数: ★★★

  史评:臣策未决, 嘉辄成之。平定天下,谋功为高。不幸短命,事业未终。追思嘉勋,实不可忘。(曹操)

   嘉深通有算略,达于事情。(陈寿)

  (嘉)才策谋略,世之奇士,虽清治德业,殊于荀攸,而筹画所料,是其伦也。(陈寿)

  首先界定一下三国谋士。从公元184年黄巾起到281年灭吴止,是为三国。谋士,是出主意的人。所以凡是有谋士带兵打仗做统帅的,一律不在这个范畴内。参考资料以《三国志》为准。所以某些李儒之流,不在此内。如果有诸葛亮型的,出得厅堂打硬仗下得厨房耍花样的,则只算作为谋士这一社会角色时的作为。

  下面是加分规则:

  1。大谋:谋国谋军+4分

  2。小谋:谋身,料中+2分

  3。史书无传者算无遗策+2分,有传者算无遗策+5分。

  4。升官一次+0。5分

  5。《三国志》或《后汉书》无列传者,考虑记载疏漏+5分

  6。一开始便选对主子且始终不渝+2分(这里的选对主子,单指曹孙刘三家。但如果像彭羕之流,在刘手下并不如意的,则不予以加分)

  7。其他,视情况加分。如击败高手、著名计谋,可予以酌情加分。

  下面是扣分规则:

  1。跟的最后一个主子不是曹孙刘任何一家的,-2分

  2。未能保全自身的,-2分

  3。谋划失败一次,-2分

  4。未能保全主子基业,-2分(若目的不是护主而是卖主者不受此项限制。如张松之流)

  5。其他,酌情扣分。

  根据以上界定及规则,从每家军阀及三国历史上遴选出以下人物:

  1。曹家:荀彧、荀攸、贾诩、程昱、郭嘉、董昭、刘晔、蒋济、辛毗、杨阜、桓范、司马懿。

  2。孙家:张昭、鲁肃、张纮、顾雍、诸葛瑾、步骘、阚泽。

  3。刘家:诸葛亮、庞统、法正、黄权、刘巴、马良、李恢。

  4。袁绍:田丰、沮授、审配、逢纪、许攸、郭图。

  5。刘表:蒯越。

  6。吕布:陈宫、陈登。

  7。张鲁:阎圃。

  8。刘璋:张松。

  以上,计曹家12人(何况曹家还有好多名臣未上榜,难怪曹老大的基业如此强盛啊)、孙家7人(东吴四英将只选了鲁肃,因为考虑其他三人更适合做统帅)、刘家7人、袁绍6人(这么强大的谋士阵容,遗憾的是遇到了曹老大。既生绍,何生操!)、刘表1人、吕布2人、张鲁1人、刘璋1人(刘璋:其实偶的谋士也很多的,被大耳挖去老!哭…),共计37人

  下面先从张松开始,倒着往上。精彩的总要留在后头嘛。

  一,万紫千红总是春:群雄的谋士

  一、张松:

  张松这个人物要加以特别说明。他从登场起就是一个卖主之人,所以他的一切作为都是为刘备服务的。凡是有利于刘备的作为都予以加分。(刘璋再哭:喂喂,不是吧?我只剩这么一个谋士了呀……)

  1。把曹操的整本兵法背下来,确是一绝。虽然无关大计,但也属智力的体现,+2分。

  2。劝刘璋迎刘备成功从而开三分之势,+4分。

  3。刘备假装要回去,张松没看出来,着急写信召唤大耳回来,失算,-2分。(看来张松到底不如大耳老谋深算啊!)

  4。未能保住身家性命,-2分。

  5。史书无传,+5分。

  总计得分:+2+4-2-2+5=7分

  二、阎圃:

  阎圃是张鲁首席谋士,出场两次,算无遗策。我个人对他印象好得很。

  1。力排众议劝张鲁不要称王,+4分。张鲁如果称王,想必下场和袁术差不多。

  
2。张鲁战败以后,急着去投降;阎圃劝张鲁先跑山里躲起来再和曹操作谈判,可以抬高身价,又是一个高招,+4分。

  3。没能使张鲁势力久存,-2分。(阎圃:这个……是不是太难为我了?)

  4。降曹后封列侯,+0。5分。

  5。史书无传,+5分。

  6。算无遗策+2分鼓励一下。

  总计得分:+4+4-2+0。5+5=11。5分

  三、陈登:

  陈登这个人物,最近在三国读家中大受关注。有兴趣的大可以参考一下灿烂海滩的《细说陈登》。和张松一样,陈登也是卖主的。所以后期一切行为基本以对曹操有利为准。其实说穿了,陈登一切行为以对徐州利益集团有利为准。要不是他39岁就死掉,说不定还能继续左右徐州的局势。

  1。在陶谦手下时,劝陶谦让位刘备,+4分。

  2。作为使者出使曹操时,劝曹操早图吕布获曹操赞赏,+2分。

  3。为自己谋得广陵太守的位子,为老爹谋得中二千石的爵禄,+0。5分。

  4。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能以“养虎养鹰”的怪论蒙过吕布保全自身,+2分。这里赞赏一下温侯的智商。这段怪论我至今没想明白,吕布却一下子就“意乃解”了。

  5。曾经率军击败孙策的袭击,并且内政能力一流。虽不属于谋士范畴,但特别鼓励+5分。

  6。降曹后受封伏波将军,+0。5分。

  7。史书无传,+5分。

  8。算无遗策+2分。

  总计得分:+4+2+0。5+2+5+0。5+5+2=21分。确实无怪曹刘都对此人大加赞赏。

  四、陈宫:

  终于来了一个大牌。

  据我所知,陈宫在三国迷中拥有大量粉丝。那我们来看看陈宫到底得分如何吧。陈宫跟过若干主子,一切以反曹为准。

  1。劝张邈反曹成功,差点绝了曹老大的后路,+4分。

  2。曹操军至彭城时,劝吕布以逸待劳逆击之,+4分。

  3。白门楼上吕布想投降,陈宫坚定了吕布的抗曹决心,+4分。

  4。曹操来进攻时,劝吕布出城自己守城以成犄角之势,+4分。

  5。史书无传,+5分。

  6。投了个烂主子,真是瞎眼,-2分。

  7。没能保全身家性命,-2分。

  8。最后用几句话骗得曹操为陈母送终为陈女找老公,也算安身后事,+2分。

  9。没能使吕布势力得以保全,-2分。(陈宫:若其见从,未必为擒也——不怪我啊!)

  10。算无遗策+2分。

  总计得分:4+4+4+4+5-2-2+2-2+2=19分。可见陈宫之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不仅仅由于其智力,还因其魅力——典型的悲剧英雄啊。在我看来,陈宫要比陈登之流高明许多。(广大“宫迷”:要你看!把陈宫分数算这么低!)

  曹操谋刺董卓未 遂,被到处画图捉拿。他逃到中牟县,被县令陈宫手下的人抓住。陈宫认为他是一条汉子,就弃官和他一块逃走。哪知中途曹操多疑,错杀了好人吕伯奢一家,而且 还发表了千古名言:“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陈宫觉得此人乃“狼心之徒”,于是又弃曹而去。几经周折,最后才选择了吕布。

  可惜陈宫没有好好分析吕奉先这个领导的巨大缺陷:他有勇无谋,刚愎自用,并非将才;好色之徒,见利忘义,反复无信,难成大事。所以,他虽然也占过徐州、兖州,打败过曹操、袁术,但都是昙花一现,最后因屡屡不听陈宫的计谋而遭致彻底失败,被曹操生擒活捉。

了解更多三国故事,欢迎继续关注三国历史频道更多有关三国的内容。

血红色的手术刀许罗斯和他的子孙巨人的花园陈仓城下的耻辱——第二次“北伐”怎么评价三国中的庞德小班故事|鼠宝宝做客南瓜星上的孩子半截长香小鹿历险记来一斤母爱下笔成章午夜练习册王尔德童话故事系列:神奇的火箭骑父观灯的故事小兔子等月亮谷雨和牡丹专情女慧眼傍俏男 鹏春渊异国志创业好想听你叫我一声爹五星控股汪建国:58岁造3家独角兽,估值超500亿,秘诀是?傍人门户的成语故事对牛弹琴的成语故事小行星来的大力士我的地盘听我的 细说三国时期的疆域划分假如和你有个约会我们只不方便三小时电影在前爱在后注意安全:啪啦猴放鞭炮诚信才是最好的简历蜀汉微妙关系:诸葛亮为何亲张飞远关羽鹦鹉的智慧